天空之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2章 巨人的黄昏(下),万岁约阿希姆,天空之承,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跟恩维尔一样,法提赫同样受到了部下哗变的困扰,得知变节者谋划用鱼雷艇攻击自己的座舰,只好率领依然忠于自己的舰艇暂时撤离伊斯坦布尔。
在争夺帝国大权的斗争中,瓦西比出人意料地击败了两位劲敌,但事实证明,他并非治国之能臣、镇流之砥柱,许多省份的官员宣誓效忠新苏丹并得到了重用,可是那些地处边陲、手握重兵的将领却受到了猜忌和质疑,瓦西比扣押了他们在伊斯坦布尔的家眷,强令他们前去镇压各地的起义者,并以战绩衡量他们的忠诚。对付波斯、埃及、阿拉伯等地的起义武装,奥斯曼帝国一线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都占据明显的优势,可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军队的正常补给难以得到保障,一矣投入作战,对粮草弹药的消耗成倍增加,但瓦西比却没能解决这些问题,导致许多部队因补给不足而遭失利,指挥官们受到苛责和惩罚,继而引发恶性循环。
昏招频出的瓦西比不断失去人心,导致奥斯曼帝国的境况愈加糟糕,而他最为愚蠢的决定莫过于以叛国罪名杀死了恩维尔等人推选的苏丹候选人苏尔曼,此举直接促成了恩维尔和法提赫的强强联合——前者与德国高层关系良好,在奥斯曼军政界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后者血统纯正,战功卓著,但过于自负,不懂得笼络人心。苏尔曼死后,法提赫成为长男继承制最名正言顺的苏丹候选人,恩维尔派人与之会面协商,达成了共同对抗瓦西比的盟约。在这之后,恩维尔调动长期驻守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陆军第2军团开赴伊斯坦布尔,法提赫集结海军陆战部队和要塞守卫部队沿达达尼尔海峡南下,瓦西比连忙从各地调派军队前去堵截,但一多半的部队要么故意按兵不动,要么因为交通阻塞、补给不畅受困,抵达前线的部队也无意为瓦西比效命,就这样,恩维尔和法提赫再度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
瓦西比虽然众叛亲离,但他还牢牢掌握着奥斯曼近卫军的指挥权,于是一面利用伊斯坦布尔的坚固城防跟恩维尔-法提赫联军对峙,一面故技重施,利用金钱官位收买手握兵权的高级军官,然而这一次恩维尔和法提赫早有防备,军官们也早已对瓦西比的做法深恶痛绝,围城持续一个多月,伊斯坦布尔城内的物资日益匮乏,军队和民众人心惶惶,而在此期间,波斯、埃及、阿拉伯相继宣布独立建国,得到苏俄军队支持的波斯武装甚至在扎因代河畔的一场战役中聚歼了一支拥有近万名士兵的奥斯曼部队,震惊了同盟国阵营。
尽管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争夺皇位的丑行依然在伊斯坦布尔上演,结果谁也没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担任奥斯曼帝国安卡拉行省军事总督的穆斯塔法-凯末尔振臂高呼,号召土耳其人以开明的民主政府代替腐朽不堪的君主政权,并宣布在安卡拉组建国民政府,得到了各地民众和相当一部分军队的支持。等到瓦西比兵败被杀,恩维尔和法提赫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伊斯坦布尔时,凯末尔的国民政府已经运转起来,并在军事上积极做着应对保皇派军队进攻的准备。
急于坐实胜果的恩维尔和法提赫既没有把凯末尔的国民政府视为大敌,也没有把波斯、埃及、阿拉伯的武装独立认真当回事,他们花费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商讨如何处理“非法苏丹”马哈茂德三世,以及军政高层大清洗后的官员任命问题,这才开始讨论“先内后外”亦或“先外后内”的用兵策略,这时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已从安卡拉一省扩展至科尼亚、卡斯塔莫努、比特利斯、埃尔祖鲁姆等多个省份,统治人口达到200多万,国民军虽缺乏武器弹药,但士气较奥斯曼军队高昂,而且凯末尔顺应时势,与北部的波斯国、南方的阿拉伯联盟进行卓有成效的接触,秘密结成了联手对抗奥斯曼帝国的临时阵线。
民主政体与君主****的角逐,民族独立与霸权统治的抗争,谁赢谁输还要以战场上的胜负论定,但大病初愈、病根未断的奥斯曼帝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历经动乱,国家的旧根基已经崩塌,属于它的时代正无可挽回地远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