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杀极达至慈悲,末法飞寇,白玮,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以手中百日鬼的能力,只能快速杀死这群人,但是却救不了他们,若是普通人会因此感到尴尬。蒙击并不那么想,他的心中住着至极的杀戮兽,想法却到了某种至极的正义。也许可以说是慈悲,但现在的他尚没办法全然领悟什么是慈悲。他只是简单地觉得,芸芸众生莫不是为了活着、活得更好,为了让大多数人能好好活着,于是少数人成为军人、上战场,为多数人的活着而以生命相拼。战争、敌人,就是他们战斗的对象。
如今,这些人的战斗对象是机器,是自己、是百日鬼。
用不了两分钟,他们全部都会死去。而且是悖离他们的信仰和生命意义,以凄惨的方式死去。虽然他们是异国异教的人,可同样是在寻求一种解脱。
想要救他们,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杀死自己。
自己难道不是也在寻求从杀戮的轮回中解脱吗。
死亡没什么可怕的。人都会死,事物都会毁灭,有生自然就会有死,这是每个人、每个生命都会经历的事情。如今,面前那么多人在经受痛苦、煎熬,即便自己有无边法力可以把他们救回来,依然生活在百日鬼的恐惧之中。更何况,以自己的力量是救不了他们的,机炮吊舱已经没有炮弹,导弹没有装备,弹舱内仅有用于摧毁利文沃斯堡的战略性毁灭兵器,只能让他们死得更痛苦而已。
救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杀死百日鬼、杀死自己。阿诺德说过了,只要有人攻击蒙击,那个人就能免于死亡。他言出必至。阿诺德是不怕死的人,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成功将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有人都会模仿自己、崇拜自己,那么阿诺德的精神便会在人群中永存。蒙击同样认为让众人把自己杀死是最好的方式,也才能真正救这些人。不然,所有人都会在阿诺德所制造的轮回痛苦中反复受折磨。只要阿诺德这样的人还在、还有人模仿和崇拜他,那么百日鬼恐怕是消灭不干净的。就算是把甲午七王牌全部找全、揪出幕后主使又能怎么样呢。百日鬼系统已经扩散,石狮公司的瓦利尔斯和普林斯公司F-36的异常举动就是最好证明。将来还会有人从战争的废墟中挖出百日鬼的残骸、拼组它,继续洒下恐怖、继续毁灭。
自己总有一天会死的。无法消灭干净的百日鬼,会牢牢束缚住自己的灵魂。甚至他蒙击自己,也会变成一串电讯号,游走在百日鬼的杀戮网络中,成为永世恶鬼,永难超脱。全世界所有人也将永远成为百日鬼的附属品,活在恐惧之中。
事情是能改变的。让这些人杀死自己,就能结束所有的一切。
这群空中战士把自己击落,他们便有了第一次成功消灭百日鬼的胜利与信心,百日鬼再不是“永不可战胜”的邪神。只要能把神话打破,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与之战斗,直到像对待黑死病、麻风病那样,把百日鬼彻底从世界上抹去,他们总有一天能做到。
这才是真正的救。这些人能活下来,而且为自己而活。
这才是真正的消灭百日鬼。自己的死将让百日鬼再无法复活。
这才是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
他那颗至极正义的心思是否正常,是不是需要怀疑。倘若是普通人冒出这样的想法,恐怕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打消牺牲自己的念头,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没人能理解他,也没人能读懂他形成这个想法的过程。
这里可以用甲午年大战期间、战士们流传较广的一个小故事来比喻。
甲午年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现代战争,在新一代战略兵器攻击下死伤往往凄惨无比,在大战役过后,很多牺牲者的战友、亲属根本无法接受事实。死者越是众多,越是宗教扩大的基础,一些讲佛的人常常能安抚这些悲痛的心。他们最常说的、便是释迦摩尼佛前世时的一段故事。佛陀说,他尚未是悉达多王子、尚未成佛的前世,曾经是摩诃罗檀囊国的王子摩诃萨青,有一天他随父母和兄长游玩时,在森林里看到一只饥饿的雌虎正在哺育幼虎。这只老虎已经饿得骨瘦如柴,痛苦无比。它如果想喂养自己的幼虎,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最小的孩子吃掉。摩诃萨青自觉自己反复轮回,终有生死,不如牺牲自己去喂这只雌虎。于是用树枝戳伤自己的身体,让老虎把自己完全吃掉。
很多不读的人也不懂摩诃萨青、不懂佛陀。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蒙击与百日鬼系统完全融合,体内住进了一只至极屠戮的邪神,心便到了至极的反面,至极的慈悲。
也许当年在天守镇时,金江姬并没有看错。她在见到蒙击第一面时,觉得这个人的面相像庙里的罗汉佛。
珂洛伊没有看错他,蒙击总是绝对正义的,他最终要成为末法时代的英雄,一个拯救人心的英雄。
其实欣蒂说得也没错,蒙击终究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天空中,出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就在无线电中不停地传来阿诺德的狂叫、逼迫所有人去杀死蒙击的时候。转播飞机摄像转塔拍摄到百日鬼型歼20ASV的奇异举动,它封闭了微型核反应炉,接着在尾部放油管喷洒出宝贵的机内燃油。没用多久,百日鬼便拖着一条浓浓的油雾飞行。只要丁点火苗便能让这只恶鬼完全爆炸。无线电中传来了蒙击的声音,平静得像水一样:“来吧,杀了我。接下来好好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