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2、 嫡传弟子,刘秀君临天下,雷 振,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冯异为人行事深得刘秀真传,表现在政治和军事上,就是讲究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
眼下,他忠实地执行刘秀的意图,又与寇恂配合得珠联璧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冯异文武兼备,又极其精明。
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自己与朱鲔、李轶隔河对抗,谁先渡河谁吃亏。
况且,仗有多种打法,迎面对砍只是迫不得已的选项。
他决心学习师傅刘秀,打组合拳,具体说就是:先打心理战,同时展开政治战,必要时配合以军事杀伐。
由于这套组合拳主要由冯异操作,刘秀适时给与点拨,很有观赏性,我们不妨说说。
冯异与李轶是熟人,都在更始那儿同事过。
冯异认为,这个李轶是个小人,利欲熏心、粗鄙浅薄,是可以利用、容易突破的薄弱环节。
大家肯定对李轶有印象,特别对他卑劣的人品记忆深刻。
这个家伙最大的特点就是见利忘义。
他本来与刘秀兄弟歃血为盟,共同起义,应该说是铁哥儿们。
而当他看到刘玄被推为天子、起义联军将领们忌惮刘縯时,他背信弃义,出谋划策并带头挖坑害了刘縯,
公然与刘秀为敌。
现在,他也看到了更始政权的深刻危机,看到了刘秀的势力如日中天,就想找机会向刘秀示好。
当然,他心里清楚自己是怎样害刘縯的,清楚刘秀心里那永远的伤痛,自己常常惴惴不安。
冯异先从李轶身上做文章。
他给李轶写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很有水平的信,我们搞到了它的原文,大意是引经据典,直面现实,他客观分析了形势,劝李轶
“觉悟成败,立定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
但是,冯异并没有劝降他。
冯异的水平就体现在这儿,他识人知事极为深刻。
在他看来,师傅刘秀一统天下、更始王朝玩儿完只是时间问题。
眼下三军鼎足,仅就刘秀跟更始而言,最好的局面莫过于师傅拿出彻底的君子风度,宽恕李轶的杀兄之罪
;而李轶则“觉悟成败”,尽快率部向刘秀投降。
这样,洛阳一带免受兵灾,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事者积德甚厚。
但是,这谈何容易!
李轶的见利忘义、得志猖狂已为天下人共知,谁敢信他?
刘秀心头那永远的丧兄伤痛,谁能抚平?
还有,更加复杂的是,李轶又是李通的弟弟,而李通又是刘秀的妹夫!
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利益纠葛,想起来都让人觉得累,而冯异又无法回避。
这样,李轶杵在面前,冯异必须十二分地认真对待。
他打也不是,怎么对李通交代?
他和也不是,怎么向刘秀报告?
他甚至不能劝降李轶,天知道刘秀心里怎么想的?
所以,经过反复思索,冯异致函李轶,建议他“觉悟成败”、“转祸为福”。
但是,什么是“成败”、什么是“祸福”,冯异并没有说,他也不能说。
事情摆在面前,我该说的不能不说,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所以,冯异并不劝降李轶,让自己决定怎么做。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还是高级干部,事关重大,主意还是自己拿。否则将来出现什么问题,我进退两难、
良心不安,对谁都不好交待。
李轶被冯异打动了,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又一条荣华富贵之路,决定不再与刘秀为敌。
他很快给冯异回了一封信。
我们把这封信的原文也搞到了,是这样写的:
“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生死之约,同枯荣之计。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千载一会,思
成断金,唯深达萧王,愿进愚策,以佐国安人。”
李轶的信说的很明白,他先套个近乎,回顾一下当初与刘秀共同起事、恢复汉室的光荣岁月,然后说自己
与冯异现在都处于关键位置,作用巨大。
接下来,他请冯异向刘秀转达一下,自己愿意归降,也希望刘秀能捐弃前嫌,给个机会,自己还能为国家
和老百姓做些工作。
但是,冯异收到信,并没有立即向刘秀报告,而是先把信压下了。
冯异凭直觉认为,刘秀在处理李轶的问题上,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他的这种想法,是只能意会、不
可言传的。
冯异觉得,打组合拳不能急,要张弛有度,现在自己机会和时间都有的是。
他断定,李轶既然动心,必然不会跟自己作对。
他打算抓住机遇对更始其他的军政干部下手,扩大版图、壮大实力,同时,也试探一下李轶。
我们来看他的表现吧。
冯异用兵非常神勇。
他迅速组织精锐骑兵,北上拿下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下),接下来又攻克上党(今属山西)的两
座城池。
紧接着,他又挥师南下,攻克河南郡成臯(今河南巩县)以东的13座县城,所到之处,扫平更始所有的兵
营(皆平之)。
他这样南北一划拉,大大扩展了地盘,收降更始将士10多万人,声威大振,人气迅速窜升。
但是,他本人仍然驻守孟津,并不过分张扬。
李轶为了取信冯异、示好刘秀,就按兵不动。
更始的河南郡太守武勃忍不住站出来,想阻止冯异,他亲自率军1万多人进攻归降冯异的原更始部队和地方
干部。
谁投降,我就教训谁!
冯异当然也不能坐视,亲自率军渡河迎击武勃,双方在士乡(今河南洛阳东)遭遇。
武太守岂是冯将军的对手!
一阵激战,武太守败得一塌糊涂,手下将士光是被割掉脑袋的就占了一半。
在这成堆的脑袋中,就有武太守本人的。
(大破斩勃,获首五千余级。)
这时,李轶仍然坐观,他眼看武太守的部队被冯异砍来砍去,就是按兵不动。
刚才大家也都看到了,冯异之所以北上南下如入无人之境,之所以能干脆利索地从武太守那儿割下5000多
颗脑袋,除了他本人神勇,工作能力太强,还与李轶默契的配合有关。
你说李轶熟视无睹也好,你说他想帮助冯异建功立业也罢,反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跟冯异相约的
诺言:用自己典型的不作为来支持冯异。
(轶自通书之后,不复与异争锋。)
冯异见李轶投降之心既真诚、又迫切,加之自己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就把自己跟李轶通信
的事情报告刘秀。
当然,把这事儿老是压着也是不行的,前线将军私自通敌,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小事儿。
(异见其信效,具以奏闻。)
刘秀接到报告,立即决定除掉李轶!
刘秀之深恶、痛恨李轶,除了因为他是挖坑害大哥的策划者和骨干,还因为近2年前的那场阴谋也差点儿把
自己玩掉,还因为李轶人品之恶劣,已经根本不值得信任了。
刘秀对李轶的厌恶,超出对任何人。
他早就想除掉李轶了,只是没有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但是,刘秀又认为,李轶又是李通的弟弟,假如直接把他干掉,固然一解心头之恨,却会带来至少3个不良
影响:
一是在妹夫李通那儿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二是影响自己的君子形象,一个亲戚,又率部投降了,还有什
么恩怨不能化解?三是让已经、或者打算投诚的人心寒,李轶如此诚心尚且得不到宽恕,至于我们,还说啥呢?
刘秀除李之心已定,选择了一种很节能的方法:借刀杀人。
这种方法既便捷、又节约资源,既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刘秀答复冯异,李轶为人狡诈,为人处事往往让人摸不着头绪,不可轻信。
同时,他又故意把李轶写给冯异的信出示给各地、各城池守备的将领,要求大家加强戒备。
(季文多诈,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告守、尉当警备者。)
季文就是李轶。
刘秀这样做,就等于把李轶约降的事儿公布于众。
很快,更始的大司马、与李轶共同镇守洛阳的主帅朱鲔知道了这事儿,他十分恼火!
李轶你小子太过分了!
你大逆不道,私通敌人!
你不够哥儿们,这样做也是对我的出卖!
恼怒之余,朱鲔派人刺杀了李轶。
(鲔怒,遂使人刺杀轶。)
李轶作为更始王朝典型的“劣币”,既无政治品格,也无为人的信义,甚至不讲哥儿们之间起码的温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