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漫游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海洋!钢铁之碰撞(五),世纪帝国,星空漫游者,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世纪帝国 !
在许凡的力推之下,帝国军工一直在研发鱼雷自动装填设备。
目前,帝国已经开发出了实验性自动装填设施,完成第一次齐射的发射管旋转与次发装填装置成一条直线,以电动传送带向发射管中装填预备鱼雷。但是,这种自动装填设备更脆弱,一旦战舰遭遇重创有可能位,不得不进行抢修,或以人力装填,而且技术也很不成熟,在甲板上使用则更加脆弱。
作为阶段性的构思,华军最新的轻巡和驱逐舰,把鱼雷发射管向肿部挪近,并把鱼雷仓库安排在烟囱中间,以便于装填,还采取了电动扬弹机,水兵可以直接以推车运送鱼雷到鱼雷发射管的装填口装弹。经过刻苦训练的华军装填手,现在已经把鱼雷再装填的缩短到了仅仅两分钟。
之前,常磐号在猎豹号和雪豹号的集中打击下,实际上已经是奄奄一息,上层建筑七零八落,能开火的炮塔寥寥无几。正在危急时刻,之前在鱼雷攻击中幸存下来的四艘日本驱逐舰,除了两艘在撤退的时候被华军炽烈的炮火粉碎,剩余的速鸟号和朝雾号,已经奋力扑了,试图掩护常磐号逃脱此劫。
华军游击部队面对前有常磐,速鸟和朝雾,后有浅间号紧追的局面,采取了悍勇无比的突破战术,直插常磐号,边前进边开火,奋力压制速鸟和朝雾的火力。华军的马刀号,大刀号和军刀号的一五二主炮显然威力巨大,速鸟号和朝雾号的火力根本无法压制,反而是被打得鼻青脸肿,很快就燃起大火,火力顿减。
华军冒着浅间号和常磐号的火力,在一千二百码的方位施行了扇面式的鱼雷攻击。失去动力的常磐号眼睁睁地看着毁灭临近,却见燃烧中的速鸟和朝雾不约而同地把身躯挡在前面,各自被鱼雷命中,几乎是眨眼间就沉入了海底。
常磐号依然没有逃过一劫,三枚鱼雷争先恐后地命中了这艘装甲巡洋舰。这一次华军的运气好得出奇,居然全都成功爆炸。这艘装甲巡洋舰就这样消失在了东海的洋面之上,化作海底的一堆废铁。
马刀号上,转移的游击部队指挥官许波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叹了口气日本海军,也是很顽强的战士……可惜,在帝国机动舰队的威力面前,一切的努力,都不过是徒劳的挣扎而已。”
谢江潮的脸色格外兴奋,他强行压抑着内心的喜悦,踌躇满志地说道老许,游击队这次立功了……我们已经连续击沉了两艘装巡,四艘防护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如果再能搞掉那艘常陆号和出云号……”
“不,我们北上,”许波摇了摇头,“这一战最后的关键,在于主力装巡纵队的存活。现在主力纵队的战舰状态已经很危险了,如果我们损失两艘以上的装巡,这一战我们在战略上的获益就很小了。现在本队方面势力对等,如果我们抢先赶,就可以占据明显优势。常陆号已经是板上鱼肉,至于出云,让它慢慢追去吧……给司令长官发报,游击队请求马上回援主力纵队。”
八云号上的吉松茂太郎海军大佐,已经对胜利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华军的猎豹号和雪豹号,就如同两头钢筋铁骨的狮子,虽然日军装填了下濑火药,拥有伊集院信管的榴弹把两艘军舰的上层建筑打成了一片火海,甚至华军训练有素,号称亚洲洋面第一的损管部队面对甲板和舰桥上熊熊燃烧的火焰也有些束手无策,但两艘战舰的主炮依然在坚定地进行射击,精度也丝毫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两艘军舰的舰首都已经七零八落,但集中在肿部的轮机,锅炉,燃油,弹药库和司令塔等要害,厚实的装甲保护下依然毫发无损。
猎豹级,堪称华军造舰技术的杰出结晶。
吸取了之前河内级战列舰,桂林级装巡,以及由中国设计英国建造的庄严级改型温州级战列舰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华军在猎豹级上达到了新技术新观念和现实技术工艺条件的完美结合。
除了借助大马力蒸汽轮机和燃油锅炉,以及利用水槽实验得出的完美舰型,猎豹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复杂坚固的防御体系。
猎豹级的装甲总重达到了六千八百吨之多,全部采用帝国特种钢材部门在引入德国克虏伯装甲钢全套工艺之后,进一步添加其他金属成分加以性能改进而来的国产特种钢。
这是郑鹰集团三十多年工业化努力的最高结晶。
根据郑鹰和他的几位学生对第二次工业**的理解,大体上把第二次工业**分割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煤钢时代,第二阶段是石油阶段。
基于这个理解,冶金从一开始就被放到了帝国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作为核心基础来看待。郑鹰的思想是比较彻底的实用主义,而且坚决奉行拿来主义。自1873年,郑鹰通过香港的央行购买了马丁平炉,聘请外国技师,在安南北部实验性地冶炼钢铁,用于打造农具和各种器具。历经多年发展,当镇国军完成北上之后,中华帝国的冶金工业已经具备了相当基础。
1880年之后,除了利用犹太自治区和复国协议吸纳了大批欧洲犹太裔专业人士进入中华帝国的工业科技体系,镇国军组织还以巨资聘请各国专家,只要有真才实学,是急需的人才,一律以三倍乃至十倍价格礼聘。
特种钢材的开发与军工产业同时起步。早期的特种钢材冶炼主要是炮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穆铁和陈磊。
陈磊的父母原本是国有机床厂的职工,在改革开放之后机床厂在进口数控机床的冲击下一蹶不振,陈磊的父母下岗做起了小买卖,但陈磊却牢牢记住了机床产业的一些基础资料,比如车床用高速钢的基本材质和大致的工艺路线,以及机械自动机床的一些基本知识,这对于帝国军工产业和特种钢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炮钢和船用结构钢,装甲钢的研究,还得益于另一位穿越者穆铁。穆铁本人是一位狂热的德迷,对一战旗舰德国的巨舰,尤其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战车和袭击舰,俾斯麦之类的数据如数家珍,对德国克虏伯钢甲,战舰结构钢,各种专用钢材的性能,成分乃至大致的工艺基本上都能说得出来。
这些超越时空的知识储备,对中华帝国的冶金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赖于特钢产业近二十年的积累,当中华帝国以蒸汽轮机的全套技术工艺从德国交换到克虏伯装甲钢,从英国获取了四十倍径十二寸钢丝紧固主炮全套工艺乃至生产线之后,很快就吃透了里边的绝大部分工艺流程,并且和拥有的金相学理论,工艺理论,冶金添加剂体系进行对照组合,发展出了的一套。
相比克虏伯,美国和法国的镍铬锰合金钢,中华帝国的冶金工艺有独到的领先之处:率先解决了回火脆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