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知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附27——明末的白银危机,梦穿康熙换乾坤,弘毅知难,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明朝是个非常有趣的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做过乞丐、和尚,就是没读过经济学,更不用提什么金融了,应该有个美女金融博士穿越过去给他做妃子,顺便教教他如何治理经济。
这个笨蛋皇帝是个经济白痴,其余的事情就不谈了,就说他实行的货币政策。最初他连货币都没有,泥腿子上岸,只相信粮食,可想而知经济循环的便利和财政收入支出等等效率极低,一片混乱。后来想出宝钞这个名堂,这个纸币谈不上国家信用支持,更不用说以黄金做锚。最初的用法是强行发给官员做工资,这个没有信用基础的纸币在市场上是没有人信任的,只是靠国家暴力强行推广。但那个时候国家力量的控制在于朝野,却对金融货币的循环无能为力。民间开始自发的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朝廷大怒,曾严刑峻法禁止白银货币,但毫无用途。几十年后,朝野上下就都默认了白银成为通用货币。而朝廷也开始大肆开采白银来充实国库,不过明朝的产量太低,大致每年产银20万两,而明朝的财政收入每年大概600万两左右,远远不够。
不过明朝虽然最初海禁,其实国际贸易一直存在。以王植为代表的海上走私商人和日本交易,到中后期西班牙商人以菲律宾为基地、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基地、荷兰人以台湾为基地的国家转口贸易,与明朝江南沿海到福建广东一带的出口形成了当时全球化的贸易体系。
由于明朝是一个只出不进的怪异经济体,这几个国家对华贸易都集中在以白银换货的形式上。其中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大多以日本白银输入,西班牙人以墨西哥和秘鲁所产白银输入。在明末的上百年间,中国大概输入了3亿两白银,数据或许有出入,不过我参考了许多研究报告,应该大致差不多。
这里面提一句小插曲,我们历史书上所写的抗击倭寇,其实是内战。以王植为首的走私商人长期与明朝发生纠纷,于是在浙江福建沿海,为了武装护卫贸易行为与明军发生武力冲突。而王植的队伍里有大量的日本浪人跟着混饭吃,其实就是雇佣军,因此就发生了我们历史上记载的一幕。不过王植后来被朝廷诏安诱杀,对日本的贸易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包括后来的郑成功也是海上走私集团。福建人的航海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海峡两岸的海军都是以福建裔为体系,水泼不进。
明末的顺差国际贸易积攒了数亿两白银,但是却无法换取海外先进技术,几乎全部去了房地产。当年的权贵在江南地区大量购买土地,建立庄园。告老还乡后就做拥有大量土地的乡绅,而商人的贸易盈余也以地产为主要投资方向。我在宁波参观范家园林,好家伙,这个院子在今天宁波的地价,少说也值20亿人民币。
在国际贸易中,明朝白银与黄金比例为6:1,欧洲比例为20:1,所以在换取货物之余,欧洲人也换取不少黄金回去。就当时的汇率而言,明朝所获白银的价值年年都在贬值,国内的通胀日益严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