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喵教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章 定川蜀,我在大明养生百年,天喵教主,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蜀中古道自古难行。
洪武十五年,景川侯曹震深感从建昌卫走云南的这条驿站,修建困难,山路难行,便建议从乐山,峨眉走古栈道,被朝廷采纳。
如今,数百艘大船形势在岷江江面。
“前面就是灌县了。”
郑和望着前方地理,忙对着朱雄英说道。
当年郑和家族被俘获,郑和曾经随着沐英征讨过四川和贵州蛮民叛乱,来过成都,对此地也较为熟悉。
而朱雄英也是感慨万千,前世他从小到大,唯一去过的大城市,就是成都。
他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喜欢听民谣,无数次听到过一首叫做成都的歌,后来他在职高毕业后,实习的地方也是成都。
如今在另外一个时空,他又来到了这里。
“郑和,灌县的都江堰,此地官员可有修缮?”
朱雄英问道。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成都在前世那个时空建国后,修建了许多座水库的情况下,仍旧年年发洪水,下游如金堂等地方,常年没淹。
郑和道:“殿下,国安司的探子来报,如今蜀王殿下极重民事,地方官员也多以民事为先。”
朱雄英嗯了一声。
朱椿的确是个不错的藩王,也很适合川蜀,此地其实自然环境非常好,稍微治理一番就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前世那个时空,为了抗击倭寇,此地出了三百万川军,是当时的兵源地和产粮地。
如今又要在此开科举中卷,取贵州,云南,四川,还有缅甸安南士子,自然要格外上心。
此时的东南亚地区,还不像是前世那时那种发展了自己的文字,缅甸,暹罗,安南,这些地方都通行汉字汉文,而四川话,严格来说就是这时候的西南官话。
此话放之西南皆可通行,大部分西南蛮族,夷民都可以听懂。
要想定东南,就要对四川大治。
而欲大治四川,就要先抓成都平原的水利。
大明只要将四川的水利搞好,粮仓就成了一半。
河南中原等地,元末的烂摊子到现在还没收拾完,要经略陕甘,得从成都不断运粮。
按照朱雄英的设想,此地要多种植木薯,稻谷,还有甘蔗,做大明东南的大粮仓,重点发展肉兔,温室大棚技术等。
成都平原的气候,也十分适合种植各类蕈类蘑菇。
由于当年钓鱼台大战,川人抵抗激烈导致此地在元朝时被屠川,人口从南宋时的一千多万,锐减到了一百多万,剩下的也多逃去山区,成都平原上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施政阻力小,土地随便开垦,吉安侯陆仲亨与景川侯曹震就在此地开垦了数万顷军屯田。
如果再解决肥料问题。
川蜀熟,西北足。
“得去找爹聊聊,川蜀重地,要放几个善于搞农业民生,还有治水的重臣过来,把此地的水患搞好,川蜀平原什么都不怕,就是这水患要人命,大明还真是奇怪,陕西这些时日有旱灾,四川却发起大水。”
元朝时,因为连年水患,所以元朝对于治水很擅长,出过许多治水名臣,如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
郭守敬还留有著作传世。
朱雄英看向岷江中的大水,开始琢磨大事。
……
另外一边。
几名年轻儒生,正好奇地打量着四川景色。
吴中,杨荣,杨士奇,杨溥,四人都在。
在太学中学习两年,他们也到了该实践的时候,这次他们以皇长孙朱雄英的伴读身份,专门来川蜀之地学习的。
“不意川蜀竟有如此多的良田。”
杨荣感慨道。
“可惜广元古栈道山路难行,否则我大明可对此地大治。”
杨士奇也附和。
这四人都是太学学子之中,成绩比较拔尖之人。
所以,都被朱雄英带来,前往四川和云南实习。
先从小吏做起,做出实干成绩,考核之后,再行分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