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难为和尚,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希孟在苗兵当中所讲竟然有人抄录下来连夜就散发各处报纸也不敢怠慢竟然派人过来随时记下张相的法而后凑成文章转过天发表在报纸上。
大凡挂上了张相名头报纸销量就直接暴增。
谁也没有料到老朱吞并了湖广之后第一批受益的竟然是国子监的这帮人。
其实前面提到过了大明朝廷开始鼓捣报纸用来宣扬朝政可惜的是李善长还没有立刻把报纸提升到足够的高度。
只是交给了国子监的几个儒生负责。
老儒办报犹如太监上花船屁用没有啊!
他们总想着高台教化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当成生需要他们耳提面命好生教导。
就凭这个心态能办好报纸那就怪了。
因此最初的报纸除了战场的消息之外就是枯燥的政务然后是更枯燥的道德文章就连诗词都是很少的。
老百姓能爱看就怪了。
中书省面对着半死不活的报纸竟然也是毫无办法。
倒是有几个年轻人他们随军到了武昌本来只是写些捷报文章送回去交差。结果见识了战争之后竟然心神激荡干脆请旨在武昌建立分社发行报纸算了。
最初几天只能卖百八十份老百姓也不太理解报纸是什么兴趣寥寥但是随着刊登张希孟文章之后数量直接飙升到了五千份以上暴涨十倍!
甚至有人干脆买了许多份直接坐着快船昼夜不歇赶回应天。一份报纸能卖到五贯宝钞利润足有百倍!
李善长面对着高价报纸也气得牙根痒痒的。
都是写文章宣扬政令凭啥咱老李的文章打折卖都没人要张希孟的翻了百倍还有人捧臭脚?
不是咱老李小气实在是这事情太让人无语了!
李善长没法子只能下令不许随意买卖报纸如果被查到除了没收所得还要戴枷示众。
老李是杀气腾腾奈何利润驱使依旧屡禁不绝。
无可奈何李善长只能让国子监的那些废物干脆也刊登张希孟的文章算了。
不出意外张希孟新文章又引起了很热闹的讨论。
张希孟面对着苗兵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成大事必合乎天理。
前面张希孟批评过天人感应否定过天命到了这一次张希孟算是把矛头对准了成王败寇。
他从苗兵讲起一个人为了荣华富贵大约可以不择手段用尽心机。
但是要让几万人几十万人为了一件大事共同努力就不是单纯的荣华富贵封侯拜相……因为傻子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能笑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人既然注定要成为消耗品那又何必玩命?
所以历来上位者都努力抓住少数亲信靠着他们出力气争雄一方逐鹿天下。普通的将士就是一堆数字罢了。
这就是陈友谅等人的真相他能抓住的只有亲信将领后来亲信损失光了就剩下家人兄弟最后连兄弟都弃他而去陈友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由此可见为了一家一姓之荣华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这种目标并不能获得大多数的人认可。
而成就大业必须要万众一心。
要想万众一心则行事必合乎天理!
到了这里张希孟又很不客气地将“天理”两个字抢了过来!何为天理?天理自然不能是一人之天理
天理必定是为了公心为了万民百姓必定是用意良善……例如均田!
只有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才能得到大多数的支持。
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天理至公一视同仁。
故此对待百姓并不会区分出身在乎来源……关键是要认同天理秉持公心愿意为万民做事。
只要能做到这些不管是汉人、苗人、蒙古人皆可以用之而用这样的人百姓获益朝廷得利国富民强指日可待。
反之即便是自己人心术不正也会遗祸无穷甚至会造成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接下来务必要打破门户之见消除前后之别杜绝乡亲抱团不允许排斥外人……一切量才录用开诚布公。
很显然张希孟的这番阐发等于是给接下来的大规模整军定调子确立原则。用心之深自不必。
正如张希孟所要成大事必合乎天理……历来所有的大事情都是道理为先。
一场席卷大明朝野的变革正在酝酿着。
大家伙都在翘首以盼想要知道张希孟接下来要如何落子……可就在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矛头所指正是张希孟。
对方言辞犀利直接痛斥张希孟是欺人之谈。
讲什么一视同仁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张希孟根本没有一视同仁恰恰相反还用尽心思设计陷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