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卷第038章 风满楼,步步生莲,月关,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刚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满城粉白。大殿上白铜盆儿炭火烧得正旺,热气四溢,温暖如春。赵匡胤与一众近臣围火盆而坐,一边吃着火锅,一边谈论国事。
此刻正侃侃而谈的是卢多逊,自赵普离京之后,卢多逊由翰林学士晋位中书侍郎,位列宰相,他最懂得揣摩赵匡胤的心思,每每所言,都能搔到赵匡胤的痒处,如今已正式取代赵普,成了赵匡胤最贴心的代言人。
他说的忘形,额头冒汗,便将外袍脱下,王继恩立即举步上前接过,卢多逊含笑一谢,回首继续说道:“如今蜀地有人兴兵作乱,那里山高水险、丛林密集,又是诸族杂居之地,要想剿乱平叛,实非一时半日之功。闽南刚刚归附,要收拾那里的民心,平靖地方,使其真心归顺我宋国,也需一段时日。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修政理、抚百姓、练强兵,西和诸羌,北拒契丹,待一切准备停当,再从容伐唐,则更加妥当,屈指算来,如果等到这一天,最快也需三四年光景。然而……”
“然而时不我待,朕……无法等到那个时候了。”
赵匡胤接过话碴儿,将手中一张牛皮书信抖了抖,沉声说道:“朕刚刚得到消息,契丹人把部族军统领耶律文派出去出使唐国了,而萧后正加紧剪除耶律文在宫城军中的羽翼,安插自己的亲信,朕对此很是担心呐。”
他抿了口酒,一扫胡须,虎目在几员朝廷重臣身上一扫,竖起手指道:“第一,耶律文出使唐国,固然是萧绰在调虎离山,却也不无对唐国的重视之意。契丹有没有可能,就此与唐国达成攻守同盟?
第二,我宋国南伐,最大的忌惮就是来自北方的威胁,伐北汉国一战,虽然朕达到了目的,现如今北汉国已名存实亡,摇摇欲坠,可是因为契丹人的干涉,毕竟还不曾倒下。这几年北国内乱不休,无暇他顾,给了朕很大的便利。如今萧绰对族帐军动手,显然是她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实力,至少可以使皇帝对诸部族行使有效统治。
如果她成功了,铁板一块的契丹绝不容小觑,那时朕再欲南伐,却需保留大部分军队防范来自北方的威胁,须知唐国数十万雄兵,又比我军擅习水战,如果动用的兵马少了,那我宋国很难取胜。尤其是战事一旦拖延久了,恐会生出许多变故,亦将我宋国民生拖得糜烂不堪,如此反复,一个不慎,难免重蹈隋炀伐高丽的覆辙。”
他把腰杆儿一挺,沉声说道:“是以朕权衡迟攻与早攻的利弊,觉得还是一鼓作气,早早拿下唐国更为妥当,朕已决定,明年三月,兵发唐国,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已自闽南返回,接任李崇矩,担任枢密院使的曹彬说道:“官家,我宋国伐北汉国时,契丹便曾出兵阻挠,伐南汉国时,因契丹鞭长莫及,且与南汉国素无往来,其国内又生纷争,所以不曾出兵,但唐国与契丹素来关系密切,自海上常通往来,且唐国已成我宋国一统中原之最后障碍,如果契丹内部纷争不致激化,又或萧后能及时把兵权掌握于手中,那么出兵袭我后方,扰我平唐之战是大有可能的。因此,臣以为,对契丹仍是不可不防,须遣一沉稳善守之将驻居北地,严阵以待,同时,对唐国之战,务必速战速决,方能斩断他人妄想之心。”
赵匡胤颔首笑道:“国华此言正合朕意。北国虽正内乱,却也不能不妨。”
薛居正道:“官家,鸿胪少卿出使唐国久矣,迄今尚未江南水图、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传来,如果要伐唐,是不能缺了长江水图和江南各处兵力布防的情报的,否则恐需付出十倍努力,是否该令他加紧搜集这方面的情报?”
赵匡胤应道:“朕得焦海涛回报,杨浩在唐国故意倨傲挑衅,李煜一味隐忍,已是寒了许多朝臣之心,在离间君臣和挫其锐气方面,杨浩大获成功。杨浩又与唐国神卫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多方交结,希望能了解到军事方面的情报,只是唐国对兵力部署和视为天险的长江水情视做最高机密,使团虽曾派出许多探子,终究成效不大。他那里,朕会下诏令他想及一切办法,尽量搜集消息,但是不管成功与否,明年伐唐之策,朕是不会再做变更了。”
吕馀庆揽须沉吟道:“官家,欲伐唐国,还需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如今唐国是向我宋国称臣的,纳贡朝礼,样样不缺,无端兴兵,恐我许多宋人也会不服,更会激起唐人同仇敌忾之心。”
赵匡胤仰天大笑:“哈哈,李煜打得如意算盘,向朕称臣纳贡,正是想要朕找不到理由征讨唐国,朕岂会让他如意。你道朕强留那李从善,赐他宅邸,封他官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用来做什么的?就是做给李煜看的。”
他的炯炯虎目中闪过一丝狡黠,微笑道:“他既向朕称臣,朕若召他来汴京相见,他却不来……你说,算不算是抗旨?朕可讨伐得他这贰臣么?”
吕馀庆恍然大悟,兴奋地赞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道义上咱们就可以站往脚了。”
赵匡胤微微一笑,一扬胡须道:“朕已下诏,诏李煜来汴京,与朕上元赏灯,他若不来,朕再下诏,如是者三番五次,总要做的仁至义尽才好。”说罢放声大笑。
他得意笑罢,目光一闪,忽地瞟见晋王赵光义正轻锁双眉,低头沉思不语,不禁笑问道:“晋王在想甚么?”
赵光义目光闪烁,想的入神,赵匡胤连唤两声他都不曾听到,一旁曹彬轻轻拐了他一把,赵光义这才惊醒,霍地抬起头来。
赵匡胤又笑道:“晋王在想甚么,竟是这般入神?”
“啊!”
赵光义做开封府尹多年,政绩卓著,唯一堪虑者,没有军功。禁军始终自成一个系统,无法让他打进去,如今听说要对唐国用兵,恐怕这已是一统中原的最后一战,赵光义对此焦灼万分,可他所想的,又怎敢向赵匡胤合盘托出?略一犹豫,他便随意找个借口,徐徐说道:“官家,臣弟在想,南唐武将之中,唯林虎子难缠,此人体魄雄健、骁勇善战,兵书战策,无所不通,昔日正阳桥一战,此人率敢死之士四人,就敢迎万箭逆风焚桥,阻住世宗大军去路,实有万夫不挡之勇。如今他节度镇海,麾下十万雄兵,我宋国欲谋江南,此人可谓第一劲敌,若能先行剪除此人,我宋国则不啻陡培十万大军助力。”
赵匡胤微微蹙眉道:“先行剪除林虎子?唔……这个想法未免异想天开。手握重兵的一方节度,岂是说杀就杀了的?他一身武艺,又居兵营之中,纵有出入,虎贲相随,朕有敢死之士,又如何奈何得了他?”
赵光义随意找了个遁词,此时不得不接着圆下去,只好硬着头皮道:“要想个除掉此人的法子虽然不容易,却总不会比对他的十万水军更难吧?臣弟苦思冥想,正是在想如何才能杀他,如今稍稍有些头绪,却还不曾仔细推敲,不知是否可行。”
“喔……”
赵匡胤深深地凝视了他一眼,微笑道:“好,那么晋王可在这个方面多用些心思,若我大军未动,便能先斩唐国第一大将,则我宋国伐唐已然成功了一半了,晋王……便也立下我宋国平定江南的第一功了。”
“臣弟领旨。”赵光义毕恭毕敬地答应一声,心中暗暗叫苦。
※※※※※※※※※※※※※※※※※※※※※※※※※※※※
焦海涛匆匆走进杨浩住处,兴冲冲地道:“大人,朝廷来了消息。”
杨浩迎上前道:“朝廷怎么说?”
焦海涛道:“这一封是官家写给江南国主的亲笔诏书,还需大人向江南国主宣读,其意大抵是官家邀请江南国主过江赴汴梁共度上元节的。”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源自道教的三元日,因为古人以夜为宵,故民间也有称之为元宵节的,而北国契丹由称之为“放偷日”。杨浩听了摇头笑道:“李煜是不会去的,官家此举,大概是想反将一军,免得李煜时不时的便是一封国书,总想把李从善讨回来。”
焦海涛笑道:“大人说的是,这另一封,却是官家给大人与下官的一封密信,这封信中提到一件差使,十分的古怪,下官百思不得其解,请大人看看。”
杨浩接过来,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就着烛火把密信毁去,看着灰烬化作几片黑色透红的蝴蝶翩跹飘落于地沉默不语。
焦海涛按捺不住道:“大人,官家若是索要小周后的画像,似还有情可愿,但那林仁肇又不是一个绝世美人儿,官家要他的画像作甚么用处?大人可猜得出其中奥妙么?”
杨浩目光一闪,启齿一笑道:“官家的心思,本官也猜度不透,官家既然吩咐下来,我们照做就是了。搜集林仁肇画像一事,就交给你去办,看看能否从林家搞到一副,如果不能,就重金雇一画匠,寻个理由带去镇海,想法看清林仁肇相貌,仔细绘制下来,按时送回开封。至于搜寻江南地理水图和兵防部置,我来想办法。”
“是!”焦海涛恭应一声退了出去。
杨浩若有所思地看着红红的烛火,烛火飘摇着,随着焦海涛抽身离去而偏移的火苗重又笔直向上燃起,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朝廷想要林仁肇的命啊!一切果然还是没有变,该死的还是要死,该来的还是要来,伐唐之战,就要开始了,子渝也该就此死心返回府州去,焰焰、娃娃,你们几时会来?”
※※※※※※※※※※※※※※※※※※※※※※※※※※※
PS: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诸位书友,端午快乐,让我们与宋朝美人儿共度佳节吧,讨些票票,要个彩头儿^_^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