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42章 二王一后,步步生莲,月关,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步步生莲 !
赵光义端坐龙书案后,展开那封所谓的大夏国使臣送来的立国诏书,仔细地看了起来。卢多逊、张洎、曹彬三人已经看过了这封诏书,对其内容了如指掌,此刻只是小心地观察着赵光义的神色。臣子做了友邦,太尉成了皇帝,如此大逆不道,圣上肯答应才怪。
古语有云: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位大宋天子,恐怕马上就要雷霆大发,风云为之变色了。
“臣本布衣,起于微末。先帝亲征汉国时,臣受命于两军阵前,危难时刻,携离民五万,辗转千里,驻牧河西。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授河西陇右元帅职,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兴我芦州、兵伐银州,驱逐辽国逆乱之兵,交好于麟府,抚济于西域,始有建树。
未几,今上再伐汉国,臣于岌岌险境之中尽起银州之兵勤王。不意,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藐视朝廷,骤然发难,袭我腹背,臣忧心忡忡,归心似箭,犹待汉国事毕,方始回师。李光睿明臣而实王,奸佞也。臣手掌兵符,诛奸除恶,一番鏖战,得取夏州,尽败李光睿诸军,尽复定难五州之地,受我义父衣钵,继承定难之主,始纳党项八氏于麾下。
定难既定,兵甲充足,臣之忠心不敢稍减,遂兴师西征,深入不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一举踏平河西诸州,悉降诸部,兵锋直指玉门关下,西北沦落两百年,今日始复汉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不意陛下受残阉之谗,涂污泼垢,骤然发难,兴兵于麟府,伐臣之忠属。当是时也,西域于阗乞援于臣。于阗者,向以中原宗属自居,臣惊闻陛下之举,岂不如山之倾?然大义所至,不敢悖也!臣以天下为重,莫敢负先帝隆恩,遂秉先帝遗志,以贯彻天下为己任,兵援于阗,恩济抚远,所行所为,岂有与陛下为敌之意耶!
惟陛下兵锋西进,烽火信传,一意孤行,不教而诛,莫予臣自辨之机。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杨浩一己之身,何惮尽忠而伏诛于陛下?奈何河西诸州新复,根基未定,党项、吐蕃、回纥、吐谷浑,皆乃西域诸蛮舛傲不驯之众也,杨浩若亡,狼烟四起,其众必散,河西又复陷落矣。
河西诸州诸部,只识臣畏臣,敬臣从臣,臣称臣则不喜,臣称帝则是从,令臣忠义两难,取舍无措,追思先帝,夙夜难眠。先帝雄才大略,素以光复河西为己任,先帝仁慈,素以拯我河西百万汉人为己任,臣既受命于先帝遗诏,岂敢不尽大忠大义,而为一己贤名伏诛于‘莫须有’之罪,将此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使河西百姓荼毒兵灾,使先帝在天之灵不得安宁,使陛下遗万世骂名乎?
今臣手握乾符,悬掌西域,大业集于一身,山川盛于一时。义旗所至,定难五州,党项八氏旋踵而归;号令之下,河西十五州,吐蕃、回纥、吐谷浑等众莫不从伏,有思于此,方有所定。臣愿以一垓之地,革故鼎新,膺于景命,变家为国, 德被荒遐,威震绝域;使西域杂胡,继我汉人衣冠,习我汉人文教,建为万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五日,郊坛备礼,为大夏国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始皇帝,年号天授。
伏望大宋国皇帝陛下,亲贤臣,远小人,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防之患。至诚沥肯,仰俟帝谕。”
这立国诏书写得非常客气,语气不乏谦恭,直到最后一段之前,仍是字字句句以臣子自忙居,可那话儿细细品来,却是绵里藏针,照杨浩这么说,讨伐麟府二州,兵进河西,这是皇帝受了阉人王继恩的蛊惑了,而他被迫称帝,却是因为一直念着先帝的遗愿。
这诏书里,杨浩诉说委曲,自明志向,口口声声秉持先帝遗志,尤其是他自述得知朝廷大军兵临城下,仍然分兵援助于阗,更是说的大义凛然,大公无私,把他自己摆到了一个委曲之极的位置。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原已丧失了对西域的主权,唐朝不能继续对河西实施统治,梁晋汉周也没有做到,现在他杨浩为大宋去做了,可官家做了些什么呢?就和那李光睿一般,居然寻个由头,讨伐忠臣。他在做什么,宋国在做什么?公道自在人心!这一记大耳刮子扇得……。
说来说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宋国好,都是因为受了先帝的遗愿,他反宋正是因为忠于宋,只不过,他忠的是赵匡胤的宋,反的是他赵光义的宋,他会有今日此举,完全是迫不得已,他是被逼的,赵炅心中那个炅啊……
一篇洋洋洒洒千余字的诏书看罢,赵炅把诏书往龙书案上一丢,缓缓抬起头来,卢多逊三人下意识地躬下身去,端起了肩膀,等着赵光义咆哮风雷,不想赵光义竟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三人诧然,悄悄抬起头来向上望去,就见赵光义双手扶案,半晌,忽地豁然大笑:“朕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操劳国事,今文修武治,天下太平,政绩不输于先帝。唯一憾事,便是朕灭唐、汉、收吴越,一统三国,终不及先帝征服荆湖蜀汉四国之武功,这个杨浩果然忠心,他要送朕一个直追先帝的机会,朕岂能不接受他这份赤胆忠心呢?”
赵光义霍然站了起来,目光一厉,森然道:“召两府、一院、三司、六部、九卿,齐至紫辰殿议事!”
※※※※※※※※※※※※※※※※※※※※※※※※※※※※※※※
辽国上京,月华宫,夜色已晚,灯光如昼。
皇帝年幼,如今太后秉理国政,这太后的月华宫便也成了议论军机大事的地方。此刻,辽国文武济济一堂,正在议论着刚刚发生在西北的一桩大事。
辽国虽早已立国,得了幽云十六州后汉化的速度也渐趋加快,朝廷官制架构大多仿效中原,不过文武们除了正式上朝的日子,在皇帝面前还是比较随便的,这些大臣们在太后面前俱有座位,谈笑说话也没有太多的顾忌,远不及宋国朝堂的威武庄严。
宫卫军都指挥使耶律蛤抚着胡须,幸灾乐祸地笑道:“好啊,前几年,咱们大辽先后出了几个叛逆,内乱不休,让那宋国看了笑话,捡了便宜,趁我大辽无暇他顾的机会一举灭了汉国,嘿嘿,现世报来得快,如今宋国的杨浩也反了,河西十九州,两三百万子民呐,宋国这一下可要自顾不暇了。”
萧绰端坐上首,眼波盈盈一瞟,说道:“诸位爱卿,还是说回正题吧。杨浩一统河西,建国称帝,宋帝恼羞成怒,必然再发大军讨伐西北,杨浩这大夏国皇帝的宝座能不能坐热乎还两说着呢。如今,杨浩以大夏皇帝的身份遣使来朝,欲与我国建立邦交,并希望我朝能予以帮助,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耶律休哥起身道:“太后,河西自立,与我大辽甚是有利,但杨浩自立,便也与南朝撕破了脸皮,南朝有了借口,必然对河西大举用兵。河西绝不可落入宋廷之手,否则此消彼长,对我大辽非常不利。臣以为,应当对杨浩尽可能地予以帮助。”
萧绰听了大感欣然,耶律休哥是她的爱将,甚受她的倚重,她当然希望耶律休哥一心为公,而今耶律休哥能摒弃前嫌,全心全意为朝廷着想,没有因为罗冬儿的事以对杨浩的个人好恶有所判断,她自然打心眼里欢喜。
不料耶律休哥话风一转,接着又道:“不过,虽然帮助夏国与我辽国大是有利,我们总不能无端相助,白白损失我大辽将士。臣以为,仅仅是两国建立邦交是不够的,夏国应效仿汉国,与我大辽结父子之国,甘为我大辽附庸,听我大辽皇帝号令……”
萧绰一怔,失声道:“父子之国?”
耶律休哥道:“不错!杨浩既然称帝,最大的忌惮,必是宋国的大军。最大的倚仗,唯一我辽国虎狼,嘿,这世上哪有那样的便宜事,叫咱们白白的出兵帮他?用一个儿皇帝的称号,换取一个帝位,谅他也不会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