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官制改革,新苍穹,全歌,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心中对奕詝已经彻底失望,但表面上苏敏还是笑着说道:“杜师傅多虑了,学生跟了四王爷这么多年,王爷是什么脾气我怎会不知道,想当年我只是个闲散黄带子,家里吃了上顿就没下顿,是四爷一手将我提携起来,一些尺寸之功,就赏赐了我许多,现在已是贝勒的爵位了,我也知足了,只求在四爷的羽翼下为朝廷、为百姓办些事情,也不枉学生当年少年立志了。”
杜受田对苏敏的表态非常满意,又说起道光召见的事来:“前天中午,皇上把我和奎照找了去,说你在山东办事不利,要军机处拟旨斥责你,在皇上面前,我据理力争,无奈皇上听不进去。为了这事,我又去找四爷,昨天四爷进宫后,又将我找了去,四爷说皇上现在正在气头上,一时劝不回来,不过四爷为你求了情,皇上虽还要下旨斥责你,但答应不会严厉处置你,只是会在爵位仪制上略加惩处。”
杜受田不知道,老皇帝对苏敏将底交得非常彻底,否则苏敏此时真的要对奕詝感恩戴德了。
安抚完了苏敏,杜受田才将叫苏敏来的第二层意思说了。
原来,老杜对大清的官制早有不满,一直如鲠在喉,今天是找苏敏商量如何改革官制的事情来的。清朝官制中,除了正常的科举选仕之外,还有包衣入仕和捐纳入仕两条路。
杜受田说道:“我大清为官本是重正途,从科举入仕,二百年来,饱学大儒,高才士子纷纷登上庙堂,开创了康雍乾盛世。但是也开有两路偏门入仕,初时即有弊端,但不怎么显露,时至今日已可算是积弊流毒了。”
杜受田以为苏敏对这两条偏门入仕的路不太清楚,就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他说:“捐纳起于康熙年间,平三藩时,当时为筹集军需,朝廷允许暂开事例,捐了钱就可以入朝为官。当时还有人说开捐班是好事,捐纳官员都是在社会上闯荡开了的,对社会有一定了解,也有一些手段,从科举出来的读书人,多是书呆子不通世故,没有实际经验,办差时常常手足无措,捐纳入仕也算是为了补科举取士的不足。”
杜受田继续说道:“朝廷的愿望是好的,府库里银钱有了来处,官吏中也有了能员,可是有了这种先例,到后面就滥了。开始还规定,捐纳官员不能担任府县的正印官,后来还不是乱了起来,当的都是正印官,要不是正印官,他们拿出去的钱怎么多几倍的捞回来。朝廷是收了一点点钱财,在没有加赋税的情况下,补足了军需、赈灾、修河等等经费的短缺,但对国家体制又是多大的伤害,老百姓被敲出来的钱不知道比这些捐纳银子多出多少!”
说到最后,杜受田又重重叹了口气道:“捐纳之弊,国家名器不尊,登进泛滥,社稷不幸呀。”看来杜受田对这种选官的制度是早有意见,这次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想要大干一场了,不过看老杜单独会见自己的样子,苏敏也猜得出来,只是他一个人在跳来跳去。
他喝了一口茶,又接着说道:“包衣入仕,又有不同,顺治爷入关的时候,天下正乱,当时满洲人也信不得汉人,打下的江山要许多官吏治理,于是王公贵族就放自己家中的包衣奴才出去做官。时至今日,还是有这样的事情,你看看一个就在王府里管着财迷油盐的奴才,出去了就成了一方父母官了。给他们官的不是皇上,他们怎么会实心为皇上办事,一心是怎么拍自己主子的马屁,好再官升一等。有此捷径入仕,谁还会专心修习学问,谁还一心为社稷做事。”杜受田说完,气得一把将桌上王公的那些推荐书函扫到地上。
此时杜受田的签押房外静悄悄的,隔壁签押房的左右侍郎也不知道在不在,院里子空荡荡的,苏敏俯身将地上的书函一一捡起来,重新整齐的放到桌上,微微一笑道:“老师说的好,学生以为朝廷实在是太宠着我们这些满洲人了,包衣入仕和落地钱粮生生把我满洲人变成了一群只知道饱食终日的废人,整日里糊里糊涂,什么都不干,只知道找朝廷要钱,真真是躲在大树里的一条条蛀虫,什么时候大树倒了,这些虫子才能自食其力。”
苏敏知道自己不是满洲人,一番话骂的痛快。但杜受田听了却诚惶诚恐,他瞟了一眼门外,幸好没有什么人,他起身将门关住。苏敏说的直白,但他身份是满洲皇族宗室,说几句这样的话没什么,自己却是一名汉官,被人发现与人谈论这些事情,却有些不妙。
苏敏又接着说道:“满洲人多是不学无术之徒,但朝廷有对满洲人多有优叙,满洲人考科举的屈指可数,一心只为幸进,只要巴结了主子,即可颁授官职,此也是一大弊端也。
这几句话说到了杜受田的心中,他眉毛拧成了一团,起身在屋中转了两圈道:“你说的切中时弊,远的不说,想那景寿之流,没有尺寸之功,只是对了四爷的胃口,再加上六爷在旁边的推波助澜,就一跃官封头品。我数次苦劝四爷,远小人,亲君子,但四爷就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