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牧歌8
陈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心灵牧歌8,启迪中国青年的100篇人生美文,陈敏,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根据君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改编的同名电影里,主人公奥斯卡3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他一个铁皮鼓,他非常珍爱地整天挂着。有一次,奥斯卡在桌子底下玩儿,却无意发现妈妈和布朗斯基舅舅的私情……奥斯卡觉得成人世界充满着邪恶和虚伪,再也不想长大,就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他就永远停留在3岁的高度。不过,他仍然无比珍爱纯真岁月的铁皮鼓,父亲曾想夺过来,他厉声尖叫,把玻璃都震碎了。
有多少人跟奥斯卡一样,一旦在成长期遭遇痛苦、怀疑和沮丧,就不想长大呢?想赖在单纯轻浅的世界里,过一辈子。读这部小说时,我忽然想起我的成长。
小时候,我是挺矛盾的,有时想长大,因为成人意味着力量与智慧,就像父亲一手能把童年的我高高举起,还能帮我解决任何难度的数学习题;有时不想长大,是因为大人生活在那么多的规则里,四处奔波,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梦想常被挤到日程之外。时间,在少年眼里,也许是一个橡皮擦子,在大人那里,却是一瓶修正液。
不管怎么说,时间不等人,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由男孩变成了男人。18岁那年,我没有横渡长江黄河什么的,也没有找人来割这割那的,没有宣誓,没有在雨中奔跑、范进中举般狂喊:“我长大了,我长大了!”但我知道成长的滋味:我发过火、流过泪、淌过汗、获过奖、丢过钱,被人爱过,也被人恨过,当然,也被人爱恨交加过。我没有在一三五夹着尾巴做人,也不会在二四六扯着头发做旗。17岁还是18岁,或者更早,我有了喉结,和比喉结还大的寂寞;有了胡须,和比胡须还浓的忧郁,既有坚定的志向也有迷茫的目光。有时半夜醒来,会后脊背发凉,时光,怎么就过得这么快呢?一不留神,就必须成年了,还没有走到人生的大路上,踮起脚,仿佛就能看到路的尽头……人生何其短暂啊!
记得《犹太教法典》里说,男人一生有七种变化:1岁时是国王,家人都围在他身边,照顾得无微不至;两岁时是猪,在泥巴里跑跳、游戏;10岁时是小羊,无忧无虑地欢笑弹跳;18岁时是雄壮的马,长得魁梧奇伟,希望人人都知道他力大无穷;结婚后是驴子,背负家庭的重担,低头卖力地缓步前进;中年时是狗,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摇尾乞怜;老迈之后是猴,行为与孩童无异,然而再也没有人去关心他。
奥斯卡只愿意经历那快乐美妙的一段时光吧。可是,我想经历全部,包括那些衰败下去的岁月,包括所有的哽咽、哭泣及微笑。当然,带上那只纯真年代的铁皮鼓,心灵像孩子那样,依然做梦,依然欢笑,摔倒之后若无其事地爬起来,每天写天马行空的诗歌。痛苦只是序曲,而延续的永远是新鲜、不会再有第二次的人生。
就因为这样,年近不惑,我还充满幻想:读到好书,我觉得文字是一行行齐整的青草,看完一本,我能得到整整一片草原;看到风筝,我觉得城市的天空重新繁荣,尽管,在楼之上,云之下,跳动的这些模拟的精灵,都是纸与竹的合作;夜宿郊外,感觉露水与星光,踮着脚,齐齐跳到了发上,而月光啊月光,猫一样在屋顶走来走去,比雾轻,比露重,比水凉……
生活的确会让人失望,但希望,就像这个春天的小花小草,欣欣向荣。我们像陀螺不停地旋转,疲劳乏力,但也感知幸福的晕眩。有首《竹子》诗:每长高一点,都给自己做个小结。就是这样,我们的心里,不也有竹结?无论酸甜苦辣,都是日子对我们的馈赠。
对,我就是暗中揣着那只铁皮鼓长大的,热爱命运,热爱诗歌,不抱怨,不世故,保持一颗单纯透明的心,同时有成人的宽容和坚韧……懂得两栖生活的人亦诗亦哲,深味幸福滋味:诗人的灵性让他君临万物,每处皆可娱目怡情,哲人的胸怀又让他没有贪念,任万物之美旋生旋灭,方死方生。
黛玉错过了多少美
文/凉月满天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都做得极好,但两人气质却不一样。黛玉是诗人,宝钗是哲人。
所谓诗人,一身瘦骨,倦倚西风,吐半口血,在侍儿搀扶下看秋海棠;一旦爱上什么,又得不到,就连命也不肯要。所谓哲人,沉默安详,花来了赏之,月出了对之,无花无月的时候珍重芳姿,即使白昼也深掩重门。不如意事虽然也多,多半一笑置之。
两者比较起来,黛玉就显得不幸,写出的诗也让人肝肠寸断。当然,也并非诗人都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