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七章 色彩,良机天运,紫芋,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良机天运 !
那日之后,韶韵还是多观察了天香几天,多了那一缕绿色的气似乎并没有对她产生什么影响,笑容依旧温柔,说话的声音依旧是温和的,行止坐卧,也没有什么与平常不一样的地方,性格上… …
说实话,她对天香并不是很了解。韶韵这个人,是讨厌一个人,必然就要无视其存在的那种。以前对天香她虽说不上讨厌,却总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思,时起时落的心情决定了忽近忽远的态度,并没有无视掉她的存在,却也是疏忽日久,连眼神都碰不到一起的距离短时间内想要观察出一点儿不一样的,自然很难。
而绿色气柱的原主人张侗张捕头,这人于韶韵而言也是陌生的,韶志口中的“小白脸”说得多了,韶韵对其印象似乎也就剩下一个“小白脸”,其他的都不了解。
再回想一下,似乎以前韶志说其不好的时候,也总是说他借着裙带关系成了捕头,而他到底做了什么事不好?是克扣了捕快的钱财,还是索取了不正当的贿赂,都没有。于是,这一声“小白脸”的斥骂就显得空洞了许多。
长久地注意一个人,不管那人是好是坏,留下的印象必然是会加深的。
等到回到合阳县的时候,对天香仍然纠结着就不说了,而对张侗,莫名多了一分改观,这个人,其实并不是韶志所说的那么一无是处的,他有责任心,有善心,又随和好相处,若以客观的角度来说,也算是个好人吧!
这样想的时候,莫名有些对不住自家爹爹的感觉。
觉得他不喜欢的人好,这种,算是一种感情上的背叛吗?
呃,为什么这句话听起来有些不合时宜呢?
一行人到了合阳县自然是要分开的。天香她们要直接回家,张捕头他们要去县衙复命,韶韵想了想,抓准时机,重新把那缕绿色的气揪了下来,还给了张侗,这种不明效果的东西能够不用还是不用的好吧!
超出常规的力量必然有超出常规的限制。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什么不对,但这样随便“换气”的做法肯定是会对自己造成一些影响的吧!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还可能是没有,三分之一的几率。韶韵不想赌。
平平安安的生活才是她所期望的。能够更有钱过得更舒适她绝不会拒绝。但如果付出的代价要求太多,她就不一定会接受了。这种自己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的异能,未必会是一件好事。
韶韵经常会把自己陷于一种古怪的矛盾之中。说她悲观吧,她从来不惮把事情往最坏的地方想。说她乐观吧,她可以在面对恶劣的状况时也不丧失希望,猛然面对一个新的世界却能够淡然自处,而不是像很多小说中的穿越主角大喊大叫,在一开始就暴露出异类的信息。
如果交流无障碍,就算不明白特定词语的意思,但难道不能够从那些胡乱喊叫的话语中得出一些“真相”吗?本土人士并不是智障人士啊!
真正有了这一份经历才明白以前看的小说中很多开头是多么地不靠谱,各种胡编乱造各种谎话连篇,令人无语的是本地人竟然还都信了。是穿越者的智商太高,还是本地人的智商太低?
每每想到这里,韶韵总是无数次感激自己是俗称的婴儿穿,或者说是忘了喝孟婆汤的重生,不然的话。活泼开朗的小孩儿一下子变成自闭儿童,聪明灵慧的小孩儿一下子变成无知失忆,压力很大很不好装啊!
但即便有了这个慢慢接触信息慢慢整理慢慢理解的过程,韶韵的开始还是很难。幸而李氏也没有什么带孩子的经验,不然大约早就能够发现自己的女儿有些自闭的倾向了。
听得懂的话不代表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最初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恐怕少有几个学生天赋异禀能够在不看译文的情况下一下子通篇看懂,同样是汉字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不一样的文化空间和背景,不一样的历史和传承,了解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最初,韶韵总有一种紧迫感,她就像是标准的穿越女一样一来就想要了解一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王朝,王朝的历史如何,自家身份如何,社会上的重大新闻等等等等。这些小说中可能一照面,一个章节就交代的事情,到了韶韵这里,却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也只弄明白了小半。
类似历史上古代的某个封建朝代,“大梁”这个词还是长大以后才听说补充上的,像是正常人见面打招呼有可能会说“吃饭了没”,却不会莫名其妙跟同国的人来一句“我是中国人”。这种话显然不是家庭必须用语,也不是邻里交谈的主题。
而时间就更令人郁闷了,谁会一上来就说“今年是某某年”啊?就算真的有说,人家来一个“辛酉年”“甲午年”,你知道哪个是哪个啊!
不说年份,只说月日吧!合阳县的平民没有几个种地的,或者说种地的都在乡下,这样一来,春分秋分什么的,需要看叶子绿了叶子黄了来判断不?春夏秋冬的四季,不是写作文,需要一开头就来一句“春天来了”吗?
习俗节日不一样,于是,想要从六一判断六月的思路也就行不通了,首先你还要先弄明白那个节日是怎么回事,但事实上很多人庆祝的时候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再有一条更麻烦的,古代的许多节日都没有经过规范,因为不需要规定法定节假日这样的说法,于是,有的节日于某一地区的人来说是这样庆祝的,原因是这样的,而对另一个地区来说,同样是这个节日,叫法不一样,庆祝的原因仪式也不一样。
想想秦朝之前未曾统一文字轨道的时候是怎样的吧!有些节日就是这么个意思,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过法,就好像普通话和方言,同样都是这个国家的语言,但说起来却有了细小的不同。
好吧,不说年月日。说说时分秒吧!大的不好说,小的总好说了吧!这个了解起来总不会太困难吧!
不困难才怪!平民百姓家里不是懵懂不知时的,不然也就不会有十二个时辰的说法,不会有午时子时的区分了。但,古代的纯朴体现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久的看天度日的经历让大家从刀耕火种迈入了农业文明,一代一代的,好像让身体里都遗留下来通过太阳光线判断时间,通过体内的生物钟规律作息的基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