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五节 磨刀霍霍,凤穿残汉,黑色柳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凤穿残汉 !
事实证明周瑜对曹操的预判还是颇为准确的。得知蔡吉已然脱困的曹操确实正在为是否发起东侵而烦恼着。站在逐鹿天下的角度曹操当然是倾向于先一统中原及河北四州,再挥师南下平定荆、扬、益、交等州。否则他当初也不会下定决心在官渡与袁绍决一死战。然而曹操破釜沉舟的一搏并有没令他达成一统中原的夙愿,反倒是让先前一直不显山不露的蔡吉一举占据了北方大半州郡。
作为一世枭雄,曹操自然不会甘心与他人分享长江以北的大片膏腴之地。可之前与袁绍的恶战又确实令曹军上下元气大伤,以至于无力再发起另一场官渡之战。于是乎,曹操只得一面捏着鼻子同蔡吉合唱姻亲之盟,一面南下拿捏实力较弱的荆扬诸侯。好在刘表确如外界传言不过是个坐谈之辈,曹操仅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先后击败刘表与刘备的联军,并在之后的决战之中以“雷火”吓死刘表,从而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重镇襄阳。而刘表经年累月所积蓄下来的财富与粮草自然也统统都被曹操收入了囊中。
恰逢此时从北方传来了蔡吉受困辽西的消息,实力大增的曹操哪儿会放弃这等天赐良机。所以就算尚书令荀彧一再劝阻曹操不可趁人之危贸然发兵攻击蔡吉治下州郡,曹操还是一意孤行地暗许侯成、臧霸侵扰徐州,并积极调动兵马和粮草北上,只待蔡安贞一命呜呼便群起而攻之。
可谁曾想还未等曹操布置完毕,远在辽西的蔡吉竟完好无损地脱险了。深感投鼠忌器的曹操当天夜里就将一干心腹谋臣召入了府中商讨应对之策。
同曹操一样乍一听闻蔡吉脱困的曹营谋士亦是一阵扼腕痛惜。而年纪最青的杨修更是直接咬牙切齿道,“四万大军竟奈何不了区区一万孤军,公孙康真乃豚犬之辈!”
“莫非真有鬼神蔡安贞乎!”刚刚投诚曹营没多久的邓羲也跟着低声呢喃道。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联想到蔡吉在民间的种种传闻,还真没人会笑邓羲胡言乱语。甚至就连曹操本人都有些怀疑蔡吉是否真如传言中的那般是个拥有法力的妖女。
眼看着话题就要往鬼神方向偏离,身为曹操谋主的荀攸当即重重地干咳一声正色道,“助蔡安贞者,非鬼神也!”
曹操被荀攸这么一提醒,当即收敛起了心中的胡思乱想,转而恭敬地拱手道,“还请公达赐教。”
荀攸微微欠身口称“不敢”,跟着又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同僚沉声分析道,“蔡安贞帐下武有太史子义、张儁乂、张文远、赵子龙忠勇善战,文有郭奉孝、贾文和、田元皓、庞士元运筹决胜。文武同心,将士用命之下,试问蔡氏何愁家业不保。”
如果在三个月前荀攸像这样如数家珍地将蔡吉帐下的文武夸赞一遍,曹操定会觉得荀攸这是在长他人士气灭自家威风,甚至就此拂袖而去也犹未可知。不过这会儿的曹操却是听得连连点头,因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齐营文武已经用他们忠诚、武勇以及智谋证明了荀攸所言非虚。
遥想当初刚刚得知蔡吉受困时,包括曹操在内的诸多曹营文武都认为齐营用不了多久就会崩溃分裂。毕竟蔡吉麾下的武将文臣没一个同蔡氏有血缘关系,更毋庸说蔡吉还是个没有子嗣的女子。然而让曹操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以太史慈、张郃为首的齐将不仅没有背叛蔡吉,还将蔡吉治下的州郡打点得妥妥帖帖。令曹操既嫉妒又懊悔。嫉妒的是此等德才兼备的忠义之士竟都被蔡氏魅惑不能为他曹孟德所用。懊悔的是早知道齐营文武如此齐心,当初就不该默许侯成、臧霸侵扰徐州,从而既妄作了一番小人,又令齐营文武愈发同仇敌忾。
此刻回想起先前荀彧曾苦口婆心地劝自己不可乘人之危,曹操不禁感触颇深地怅然一叹道,“悔不听文若谏言,是孤小觑蔡安贞也。”
眼见曹操已有懊悔之心,荀攸便将话锋一转拱手进言道,“主公莫忧,主仆之谊怎及君臣大义。”
曹操双眼一亮,探身追问,“公达此话怎讲?”
荀攸拈须笑道,“南皮太守太史子义,琅琊太守张儁乂皆忠勇善战,青州别驾郭奉孝务崇宽惠,烦请主公为此三人请封,以彰朝廷知人之明。”
荀攸的计策其实很简单,那便是让曹操借天子的名义册封地方上文臣武将,从而离间诸侯与其臣下之间的关系。虽说世人皆知所谓的天子册封皆源自曹操暗中授意,可慑于汉室百年威仪还真没几个人敢不拿天子的册封当回事。
远的不说就以最近的马腾入京为例。话说曹操在灭掉刘表后不久,便派遣议郎张既劝说马腾放弃军权,到朝廷担任官职。马腾慑于曹操yin威又顾及天下非议只好勉强同意了下来。张既见马腾犹豫不决,唯恐其临了改变主意,就下令沿途各县准备粮草等物资,以供马腾路上需要,又命令各郡太守都到郊外去迎送,马腾不得已,只好启程向东进发。曹操则顺势上表推荐马腾担任卫尉,任命他儿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统领马腾的部队,并把马腾的家眷也全都迁到了许都。
试想连马腾这等割据一方的诸侯尚且都会被如此裹挟,更何况其他文武官僚。退一步来说哪怕太史慈、张郃、郭嘉本人不在乎朝廷封赏。他们的部将会不在意吗?他们的同僚也会没不在意吗?蔡吉会不在意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