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四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五章 斗争开始(四),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清雅四少,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位爱卿!尔等都是吴县张氏家族的族人!”李建成发现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三人还带了很多大箱子。

“是的!陛下!”李建成一时惊讶,随后又释然了。江南世家大族,王、谢、顾、陆、萧等世族,大都是与南朝皇室和中原世族联姻。活跃于南朝朝廷上面。而张氏,自从三国时张昭得罪了孙权之后,便屡次三番的受到打压,即便是后来南北对峙,南朝的朝堂也没有张氏家族的身影。因而将重心放在了商业上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原商路,关卡重重,尤其处在乱世之中。发展海上商路,比起路上利润不知道要高多少。更何况,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建康城更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张氏家族正是因为从事商业,所以,才减少了因为改朝换代而引发的牵连。

“朕接到张爱卿的奏折,江南吴县的张季龄爱卿对朕竭力推荐了你们三人,说你们三人对于倭国非常的熟悉。”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笑了一下。

“启禀圣上,那是因为臣等三人不但是江南张氏家族的后代,臣等三人的母系还是倭国的母系。而这些大箱子里头,就是我们曾祖父所撰写的书!”听了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三人的话后,李建成在惊讶之余也感到了欣慰。原来,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三人从曾祖父起,就是主要跑倭国船队的,并且与当地的归化人产生了感情,而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的曾祖父除了商人之外,也是一个喜欢历史的学者,当接触到了倭国规划人的历史。就编写了倭国归化人的历史典籍《古事纪》和《倭国书纪》,而那些箱子里就是《古事纪》和《倭国书纪》,让李建成了解到了更加清楚的归化人与中原人的渊源,以及对于倭国的贡献。在五胡乱华时期,大批汉人通过朝鲜半岛来到了倭国,来自朝鲜半岛的汉族归化人常常自称为秦始皇或汉高祖的后裔。在倭国定居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特点发生了变化,但种族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意识等却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所以他们尽管在倭国定居很久,甚至在已成为道地的倭国居民后,仍然认为自己是汉人。归化人的代表有秦氏、东汉直氏、西文首氏等族。据《古事记》和《倭国书纪·应神纪》所载,大约在4世纪初,弓月君率其部民一百二十县归化倭国。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秦氏一族的来源。他们在倭国的活动主要在农业技术和与农业有关的土木工程方面。养蚕业和制丝业是该族主要从事的职业之一。倭国当时虽已有养蚕及丝织业,但技术和质量低下,秦氏一族抵倭国后,使倭国群岛上的养蚕制丝业发展起来。由于各地豪族的役使和人身占有,独立从事生产的归化汉人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养蚕制丝业的发展,因此雄略王下令收集秦氏遗族,赐其首领名为酒公,率其部民养蚕制丝,贡献庸、调,业绩显著。倭王大喜,特赐姓波多公。后人以秦字作为波多的当用汉字,写为秦酒公。秦氏一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财富,成为具有实力的地方豪族,由倭王赐姓为直,成为倭国古代重要的氏姓巨族之一;其首领也成为倭王的得力官吏,形成地域集团的首领,并加入倭王高级统治集团,成为倭国统治者的一员。东汉直氏的祖先是阿知使主。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玄孙。当年曹氏灭汉建魏,汉献帝刘协被曹丕贬为山阳公,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后来司马氏灭魏建立西晋,刘氏皇族地位表面上没有改变,但实际情况开始恶化。太康十年(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五月初一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日本后,被日本天皇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当年随阿知王来日本的,还有段姓、郭姓、李氏、多姓、皂姓、朱姓、高姓等7个姓。阿知来日本后,又奏请日本天皇,派遣使都前往高丽、百济、新罗等国,将许多流落在这些地方的同乡族人招来日本。因人多地狭,日本天皇政府又将他们分置各地。他们具有各种手工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为倭王制造甲胄、弓、箭、矛、盾等武器和日用品,将中国和朝鲜半岛生产铁的技术带到了日本。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和倭人共同生产,又创造出日本的冶铁技术,使得日本的倭刀后来成为世界刀剑中的珍品。阿知使主一族在手工业中的业绩显著,阿知使主的儿子刘贺都,后被日本雄略天皇赐姓为直,子孙因此以直为姓。其中一些人逐渐成为倭王政权中的中下级官吏,进而变成“官人豪族”,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终于成为拥有氏姓豪族的东汉直氏。西文首氏是另一个归化汉人集团。其中一些人到达倭国群岛的时间,可能略早于秦氏和东汉直氏。其始祖是百济王派遣到倭国的使臣,当初百济王命阿知吉师(或阿直歧)去日本,赠送倭王牡马和化马各一匹以及刀、镜等礼物。因阿直歧懂中国的经典,倭王令其教太子茧道稚郎子读中国典籍。一天,倭王问他,是否还有比他更懂中国典籍的人?他回答说:有。王仁比他更懂中国典籍。于是,倭王派使者去百济召聘王仁。王仁应召来至日本,同时携带《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这就是关于王仁的传说。王仁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后来在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为西文首的首领。王仁与乐浪郡的王氏一族有某些渊源。乐浪郡的王氏一族原是山东半岛的巨族大姓,因避战乱迁至乐浪郡,并在那里作过郡守。其后裔中知识分子很多,担任过历代乐浪郡的各种官职。乐浪郡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移居于百济。王氏的后裔从百济再迁移至日本。因所居之地靠近河道,因而和船运、物资的收藏、管理、搬运等工作发生联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族也形成拥有氏姓的地方豪族。为和东汉直归化汉人相区别,且居于大和的西部,遂称为西文首氏。这一族的归化人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在倭王政府中从事文笔工作。他们承担政府中各种账簿记录的整理、外事往来文件的起草和翻译等工作。其中一些人也许就是邪马台国时期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后裔。倭王政府的外事工作,在当时主要是对中国的外交往来和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活动,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使用汉文。因此,汉文字和中国的经典书籍通过他们的手逐渐介绍到倭国,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入倭国奠定了基础。秦氏、东汉直氏、西文首氏等归化汉人集团,以其大量的经济活动逐渐形成地方氏姓大族,进入倭王政府,成为倭国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如掌管史部及藏部三藏中的内藏和大藏两个仓库。归化汉人一再充当倭王政府的使节,前往晋和南朝各代政府办理外交事务。他们的渊博知识和外交活动中的经验影响着其直接管辖者苏我氏,使其在同倭国旧势力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在苏我氏的指使下,东汉直驹利用担任职务之便,潜伏宫中,刺死了反对苏我氏的崇峻帝。移居倭国群岛的汉族不止上述三族。由于进入倭国群岛的汉族归化人尚不能满足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倭王政府还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历朝政府请求支援所需的技术工人,或通过百济招聘中国的工匠。这些归化汉人同样对倭国的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倭国的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形成独特风格,为后来的飞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除了在文化、纺织、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方面的影响。佛教传入倭国也同归化汉人有关。应神三十年,一个自称是汉献帝之后的高万贵者乘船越海来到倭国,他在志贺郡的住所草屋前取田中泥土塑成一尊高三尺的比丘像,开始宣传佛教。由于传播佛教的贡献,他被倭王赐姓名为三津百枝。南朝司马氏之后,一个名叫司马达止的人,来到倭国群岛,居于大和的高市郡坂田村。他修筑一所草堂,供奉起倭人从未见过的佛像,每天叩拜。以上两则虽然都是传说,但却表明,在佛教传入倭国的过程中,归化汉人起着媒介作用。

听了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的介绍之后,李建成欢喜的拍了拍自己面前的龙案。

“好啊!真是太好了,朕能够得到三位爱卿!真是如虎添翼呀!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持剑霁天

上弦月下花

民间绝密档案

吴一

夫人说了算

娜月璱

最强兵王蓝雪罗铮

丛林狼

晋末雄图

尚书台

绝品狂兵

白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