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种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刺激,山海亦可平,开云种玉,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征绕着那块石碑走了一圈,它的正面是浮雕,后面则是一些炭画的图像和花纹。
上部的花纹画的是两条蛇,像烟一样交缠着,其实画得十分粗糙,但莫名给人一种森然的仪式感。
下部的花纹则是一群小人,他们手中握着两条蛇,耳朵上也戴着两条蛇,脚下踏着两条蛇。
中间的一张炭画图像,承担了记叙功能,画上的一堆小人伏拜在地,围绕着一条巨大的蛇,蛇头顶站着一个人,那人手中有一根链子,系在蛇的脖颈位置。
但是那条蛇实在是太大了,它的身躯延伸到画的边缘,估计是画不下了,如果画面上的比例没有夸张,它的头顶简直够建个篮球场,蛇头在画面上还小于蛇身宽度。画得还挺写实,因为大部分蛇类的头颅都小于身粗。
这些花纹和图像,让方征回忆起了蛇在《山海经》中的大量记载,和父亲对此的见解。
“上古时代,先民主要崇拜动物,并将动物神化。而氏族中的优越者,往往借助于沟通或击败动物来获得权势、地位。”
那个站在大蛇头顶的“人”,让方征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别说是人,就是一条狗,一只苍蝇,要是能站在那篮球场大小的蛇头上面,牵着绕脖链,估计都要被奉为神。这种极端体型的蛇,是神秘自然力量的终极象征,而若有人能把它驯服,当然会获得凌驾自然万物之上的象征地位。
方征以为刚才自己捏死的蟒蛇已经很大了,但和画上相比,就跟藏獒和玩具狗的对比似的。该是蛇的老祖宗吧,看这炭画已经有年头了,希望它老人家已经寿终正寝……
方征回忆着,《山海经》里的蛇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父亲对此有过评价:
“《山海经》中记载得最多的动物,就是蛇,这是说的是广义的蛇,包括从蛇神化的龙。仅是动物的蛇类,就有蝮虫、大蛇、水蛇、木蛇、巴蛇等等数十余种;从蛇衍生而出的有应龙、羽龙、琴虫、龟龙等;而人面蛇身、人面龙身的神,更是着墨甚多。许多有名姓的神祇都是蛇身形象。烛阴、相柳、贰负、延维等神怪无不以“蛇”因素为主,兼具人的形象特征。他们把蛇佩戴在耳朵上(珥蛇),把玩蛇(操蛇)、脚踏蛇(践蛇)……”
就和石碑下方的花纹一样。
方征思绪不受控制,想到了父亲对此衍生出去的很多见解,当时他还小,没听懂,却记住了。
“‘蛇’在古先民心目中的神性,不止是华夏民族独此一份,许多国外原始文明中,也遍布着蛇崇拜的痕迹: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玛雅文明、圣经里的巨蛇、北欧神话……蛇这种生物深刻地烙在原始人类的文明印记中。”
“为什么‘蛇’获得了如此多古代文明的崇拜?我个人赞同这样的见解:蛇这种生物,水陆双生、无足却能迅速移动、凶猛强大的攻击性,蜕皮的重生特质,使得它特异而神秘,由此获得了先民的青睐。在人与蛇多年的交锋中,对动物的崇拜逐渐向英雄击败动物流变,蛇也在流变中逐渐远离人的生活,幻化为龙形。”
方征重新回想,终于理解了当时父亲的意思——那些与“蛇”相关的神的形象被塑造出来,表达了先民们一面恐惧蛇,一面又想成为蛇的矛盾心理。
而这里豢养群蛇的部族,方征心想,真是了不得。能养这么多蛇,代表这些蛇的习性曾被掌握,继而被豢养,成为伙伴或工具,进入了人的生活。
这就是藤茅和绩六她们的“宗主国”巴甸做的吧。方征想起来路上,藤茅会撒雄黄粉来避蛇,说宗主国不准走其他的路,还说西边禁.忌森林有人看守。
搞了半天,是巴甸国的大型蛇养殖基地吧。他们把蛇养殖在生产部落周边的森林深处,以此威慑这些部落。要是他们不听话了,就放蛇去咬人。把绩六她们吓得一点反抗念头都不敢有。
方征忽然间对那位昏迷的玄思长老产生了更多好奇,那个神秘的老东西是凭什么“有办法和宗主国斗?”蛇这种生物位于食物链终极,到了现代依然如此,南美洲的亚马孙蚺就是原始森林里最恐怖的终极猎食者,没有动物可以匹敌它。
方征置身于这满地蛇尸中,忽然醒悟过来,升起了从未有过的敬意和凉意——
唯有人可以。
这满地的证据,无论是豢养蛇、还是杀戮蛇,都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技术。
方征已经改变了看法,这个世界存在的国家,绝非生产力落后的原始部落。
然而方征还没有进一步思考到更深一层,忽然觉得脑后一阵凉风。方征刚才吃过太岁肉,感官变得非常敏锐,连偌大一条蟒蛇的攻势都觉得“慢吞吞”,脑后这阵凉风传来的同时,他忽觉得脑后蔓延了一点痛意。
方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前扑倒,脑后那阵凉风带来的痛意并没有加深,幸亏他动作迅捷了许多,躲开了杀招的第一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