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44 红海军的未来(上),天兵在1917,马口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排除掉黑海,同样的基本上也就可以排除掉波罗的海了,因为这里也是个澡盆,这个澡盆的出海口虽然宽一点。但是口子上蹲守的却是皇家海军这样的庞然大物,硬闯赢面很小。而且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上还有德国人,德国人虽然被打残了。但是后劲不可小视,如果在波罗的海方向过分的强势,很有可能会跟他们闹得很僵。

不管怎么说俄德两国在一战后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而且二战还要靠德国人将英法拉下马,没必要在波罗的海方向给德国人太大的压力。而且不光是德国,这里还有瑞典。这个国家也不可小视,虽然是中立国但也是北欧小集团的带头大哥。在波罗的海过于强势。会引起瑞典人的不安,将他们推向英法的怀里就不好了。怎么说在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领域瑞典人也是有所建树,是可以合作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波罗的海还是黑海,都属于封闭性海域,要想出头,首先要挑战英国人,其次还有一票二流强国在一旁虎视眈眈,强硬地突围风险太大,很容易变成孤家寡人,根本就划不来。

李晓峰思考了很久之后,将目光北移,盯住了摩尔曼斯克和北冰洋。相对于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封闭状态,北冰洋要好太多了,简直可以说是一片坦途,想要从这里进入大西洋唯一的问题就是气候。除了冰封状态让人很不爽之外,挡在北极熊面前的也就只有皇家海军了。

看上去走这边依然有强敌,但是强敌只有一个,挪威和丹麦根本就不算什么军事强国,至少跟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德国、瑞典比起来,简直就不叫事儿。

对于俄国人来说,要面对的敌人只有英国,在这个方向再也没有其他强国帮英国人挡子弹了,它那一套合纵连横的把戏就不好用了。而且随着三十年代的到来,随着德国和日本强势崛起,皇家海军的注意力就会被极大的分散,根本没办法尽全力在北冰洋方向围堵俄国。至于美国人,他们暂时对欧洲兴趣不大,海军的重点放在日本人那边。

可以说选择北冰洋作为突破口,阻力是最小的。当然麻烦也有不少,首先是恶劣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冬季的冰封对于一只大洋舰队来说限制太大了,而且北冰洋附近一直都不是沙皇的建设重点,基础设施相当的薄弱,一切都要重头开始,投入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且尽早的让俄国的工业向北向向内陆转移对未来的二战也有好处,至少不用在遭到德国人的闪电战之后再想着搬家。

说实话,有时候李晓峰对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选择都有些无语。一个抢下了圣彼得堡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就满足了,另一个则埋头向黑海这个坑里钻。你们能不能一气向北,去扫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将挪威和芬兰完全纳入版图,后面不是舒服得多?

占领挪威后将拥有直接面向大西洋的出海口,不必南下跟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以及英法对撞强。有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整个俄国的西翼就完全展开了,再也没人能将俄国堵在北冰洋和波罗的海。更不至于让北约在冷战时期利用挪威的空军基地直接威胁北方舰队。

当然,这些也是马后炮,毕竟那时候科技条件有限。苦寒的北方毕竟没有温暖湿润的南方吸引人。

不过李晓峰决定纠正这个错误,反正一战胜利到二战爆发之前的这将近二十年时光。俄国的势力是不可能向西欧或者南欧发展的,倒是可以未雨绸缪重点加强北冰洋方向,一旦小胡子朝挪威出手,苏联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分一杯羹。

甚至操作得当的话。在二战胜利之后,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也不是没可能。那样的话,北方舰队将直接面对英伦三岛,彻底地摆脱被封锁的被动局面,那时候就轮到英国人和美国人头痛了。

当然这些还太遥远,暂时李晓峰只能提前开展布置,打好基础,之前他已经向导师大人进言,在内战结束。在击退了协约国的干涉之后,应当修建两条重要的运河!

第一条运河就是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运河,这条运河修通之后。黑海和里海就打通了,黑海舰队完全可以支援封闭的里海,确保俄国在里海周边的渔业和石油利益。

第二条运河就更加重要了,那就是沟通北冰洋和波罗的海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这条运河历史上也修建过,不过船闸和规模太小,只能用于将北方的林业资源运到彼得格勒。

在李晓峰的规划中。这条运河的规模应该更大,必须要满足波罗的海舰队调往北冰洋的需求。如此一来。北冰洋和波罗的海将打成一片,两大舰队完全可以合为一体。这其中的战略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要修好这条运河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历史上苏联就是用内战中的几十万反革命份子修建的这条运河(修完之后,反革命份子也被解决得差不多了)。

李晓峰当然不会这么浪费人力,而且光靠人力也没办法修建他想要的那种规模的运河。幸亏之前搞到了不少黄金,否则这条运河还真修不成。

而且,这还只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回到最开始的话题,舰队尤其是主力舰方面,俄国在未来二十年需要一支什么规模的海军才是重点问题。

现有的舰队肯定要裁撤,在这场海战爆发之前,除了黑海舰队的那三艘无畏舰之外,李晓峰暂时想要保存的也只有两艘巴伐利亚和四艘国王级,十来艘的规模应该是足够了。

但是这场海战让李晓峰改变了部分想法,纵观这场海战,表现最突出的是空军,除开空军之外最突出的其实是那四艘德制战巡。跟后面没有速度的主力舰队相比,四艘战巡简直就是救火队员,没有他们优良的表现,巴西列夫的舰队表现得可能更差。

从这四艘德制战巡的表现看,拥有速度优势的主力舰还是有用的,而且从后来二战中的主力舰的表现看,高速战舰才能跟上航母编队,才有意义。

很显然,包括巴伐利亚级在内的老式德制战列舰虽然看上去不错,但速度实在太慢了,根本无法跟上航母编队活动。看看日本海军的战列舰,表现最活跃的不是用举国之力营建的两艘大和,也不是条约时代的七巨头中的长门、陆奥,而是四艘略显老态的金刚级,原因是什么?只有他们有速度而已。

所以李晓峰决定留下四艘德制战巡,将他们加以现代化的改造,用燃油锅炉全面替换掉上面的燃煤锅炉,速度达到30节左右问题并不大。而且必须看到,德制战巡的底板还是很不错的,大部分都有300毫米的水线装甲,比金刚级203毫米的底板强多了,至少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时候不用动水线装甲,加强炮塔和水平装甲就行了。

李晓峰大概的咨询了一下,四艘德制战巡里塞德里茨号和毛奇号比较麻烦,改造的时候可能要有大动作——拆除舰体中部的两座炮塔,将其让位给锅炉舱,如果不想削弱太多的主炮火力,那就要拆除舰桥并后移,然后在原本舰桥位置新增一座主炮塔。这样一来,两舰可以增加锅炉数量,其增加的功率完全可以抵消增加水平装甲以及防雷突出部的重量。

至于兴登堡和德弗林格尔就不必这么麻烦了,改进的时间可以放在三十年代,到时候全面替换上面的老旧锅炉,代之以新式锅炉和蒸汽轮机的动力,完全足以抵消增强装甲以及大量高炮的重量。

而这样四艘快速战舰无疑比老旧的慢速战列舰价值更高,不过如果保留四艘战巡,那么就要淘汰四艘战列舰,那么是淘汰四艘国王级还是淘汰两艘玛利亚皇后和那艘还没建成的波尔塔瓦呢?(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废人s同志和尤文图斯同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宦海征途

风度犹存

龙腾大炎

龙卷雨击

贴身医王

夜独醉

崛起美洲1620

崛起美洲1620

上苍伐谋

左文太子爷

末日咆哮

末日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