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考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4章 家宴,夜明,不老的考拉,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夜明最新章节!
摄政王登位办得第一件大事是恢复科考。
大明收复南京次年曾经办过一次科考,朱大典因那次科考舞弊案下台。之后,因战事不断,朝中人员不停变动,辅马士英不作为,科考就停下来了。
陈子龙借用复社的人脉选拔官员,大将军府幕僚也凭旧情升迁。
摄政王亲自草拟文书,命各县秋季组织院试,年前组织乡试,明年开春组织会试。
大明的官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翟哲甚至提前半年宣布,此次科考由礼部右侍郎朱之瑜主持。朱之瑜是浙东余姚人,他与东林党的关系很不错,与黄宗羲结识多年。这也是给惊惶中的东林士子一个定心丸。
士子们的话又多了起来,对大多数读过书的来说,一条进身之阶比什么都重要。
马府。
马府是南京城仅次于皇宫和晋王府的宅院。不是豪华,而是精致。
江南豪族喜欢奢华,但不是金砖铺地面的那种土豪做派,而是向往一种在烟雨中撑伞独行寂寞的快乐。但是,他们的精神享受需要无尽的物质和崇高的地位来支撑。
没有钱的时候,便什么也没有了。雨后踏白堤只能偶尔为之,他们最喜欢的还是修建一座座只能为他们自己所有的园林、庭院。兴致好的时候,可以请三五好友共赏,那是一张脱了下里巴人的快乐。
杨鼎卿侍立在马士英面前,他在马士英面前没有座位。
马士英翘着二郎腿,道:“你父亲已经是浙江巡抚,你本来没有为官的机会,我为你争取了这次出使。朝廷缺官甚多,摄政王不是圣上,我想用你也要找个由头。”
“外甥明白。”
马士英沾了一口茶水,感慨道:“摄政王登位,是我们家前所未有的好机会。别人以为我马士英只是坐在辅位置上一直和稀泥,但王爷很清楚我的功劳。不是我把科考压制了三年,圣上的威望不会像现在这么暗淡。只开科考一途,便可以⊥摄政王多了多少支持。”
杨鼎卿神色有些暗淡,曾经是朱聿键的伴读。但在家族和大义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如果是隆武帝执掌大权,他与马士英现下的情形就要颠倒过来。
能从刺杀案中脱身,并挤走了吏部尚书陈子龙是马士英平生最值得得意的事情之一。从弘光朝起,东林党史可法、陈子龙一一败在他手下。
在外甥面前显摆了一会,他接着嘱咐:“敕书你已经拿到手了,到了福建后有两个原则,一、不可与郑芝龙叙私情,不要以为王爷不知道;二、对郑氏不要客气。郑芝龙不像他那个被囚禁的儿子,你一定要强硬,才能稳住他。”
“你此次出使,能让郑芝龙上书请罪,那便是第一等功劳;能让郑芝龙放弃起兵,也算过的去,要是让郑氏猖獗谋反,只能说我看错了人。”
杨鼎卿沉思,暗中揣测马士英话中意思。
马士英点醒道:“岳州将军在陕西战事激烈,王爷不想两线开战。”坐在天下第一人的位置上,不让人揣测出心思太难了。
“江淮战事已经持续了大半年,兵部正准备让过江府兵回家休养,你把此事可用作障眼法。”
马士英随口说出来都是朝廷相争的关键消息,杨鼎卿只能频频点头。
中秋之后。
朝使出南京,分别往闽粤、广西、贵州、四川乃至陕西等地传旨,最关键的当然是闽粤一行。于此同时,驻守镇江沿岸的郑氏水师奉命调防崇明岛。
夏粮刚刚入库,离秋粮还有三四个月时。
杨鼎卿辞别摄政王南下。
杨鼎卿不是老道的使者,翟哲同意让他出使闽粤,完全出于对马士英的信任。
马士英的能力要远强于他的名声。在江南,要想让吏部尚书不受乡党影响,除了马士英,他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宗茂做事无可挑剔,但吏部尚书不但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要在谈笑中遏制东林成党。
治国看来比打仗要难得多。
晋王府的书房中。
“烦”翟哲把手中的呈文放下,使劲挠挠头……
这封呈文是宗茂才交上来的,他已经看了七八遍。不是宗茂的论点和论据不明确,而是此论与当前求稳定大局不
宗茂这么快便草拟出一份近万字的呈文,不是空乏的套话文,而是结合松江一地实情,罗列出新政后江南土地分布情况,缴纳赋税和不缴纳赋税土地的对比。
各人有各人的立场,此项策略实施后,户部收入至少能翻一翻。但户部的事情要是这么简单,他还需用宗茂吗?
户部未来有两个要务: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和行大明宝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