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战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05强国之路,三国大教皇,星云战火,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听《霓裳羽衣》还会连演,而且三个月还会上演由教皇亲自编写的乐曲,满场观众无不眼中放光。
当然,最为兴奋的还是那些包厢的拥有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包厢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每周都能听到这么好曲,这么好的戏,花再多钱也值了。
《霓裳羽衣》首演大获成功,其意义可谓划时代的。它不单单东西音乐融合的代表,更开创了歌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并为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帝国百姓奉上了新的趣味点和谈资。
诚然,帝国大剧院昂贵的票价使得占据帝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无法消受这种高雅的艺术。但是别忘了,资本总会流向那些新颖的有价值的事务。
就像歌剧。很多民间资本势力在见证了歌剧的唯美之后,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价值。于是一个个小型剧院在各州各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它们有的模仿帝国大剧院的装潢,并邀请在地方上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编曲作歌;有的则只是在晴日里围上布扯的围栏,搭个舞台,让乐队弹琴唱曲;还有的酒馆,在原有的相声、评书基础上,请上两个乐师,邀上两个歌姬,吹吹打打也跟着凑热闹……不一而足。
但不管怎么样,帝国的音乐、舞蹈、歌唱事业在帝国大剧院的引领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
正所谓文体不分家,文艺不如发展的快车道,体育自然不能落下。所以,在帝国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行之后,栾奕将目光投降了位于大剧院东南方向的帝国竞技场,并于同年发布了帝国户部将要主办圣母杯帝国蹴鞠赛的消息。
由于这是帝国第一举办大型竞技体育比赛,为避免缺乏经验出现管理方面的问题。栾奕将第一届蹴鞠比赛的参赛范围限制在司州长安、洛阳一带,待日后有了经验再将其他州郡拉到杯赛中来,甚至陆续可以让其他属国也加入帝国的蹴鞠杯赛,甚至开办专门的蹴鞠世界杯赛。
前世,作为一个伪球迷,栾奕对中国男足甚是失望。今世,无论是场地还是规则都由帝国来定,他就不信华夏民族的蹴鞠不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
在帝国,蹴鞠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体育娱乐活动,很早以前便深受帝国百姓欢迎。特别最近几年,随着栾奕将五人制蹴鞠比赛引入军中,这一规则也相继在民间活跃起来,在帝国各州熏陶出了一大批蹴鞠爱好者,乡里之间常有小型蹴鞠竞技活动,很多富商、门阀家里就幕养着自己的蹴鞠队伍,也有百姓与伙伴组成的业余组合。
以栾奕为例,手下就有两支直属蹴鞠小队,一支乃是帝国皇家蹴鞠队,其成员都是栾奕身边的亲兵,是在栾奕支持下成立的半职业球队。他们平日里除了朝廷发的军饷,栾奕还会队员们多发一部分补助,作为球员的赏银,他们平日则在执勤之余多抽出一个半时辰训练球技,训练的地点就在教皇宫后花园的校场。
栾奕手下的另一只球队是栾家商会蹴鞠队,成员乃是他旗下商会里的工匠或者劳力。他们平日下了工闲来无事,便会在厂区的空地上踢上一阵,踢得久了就组建起球队跟洛阳厂区其他作坊里的蹴鞠爱好者切磋,且胜场远远多于负场,自此在洛阳声名鹊起,连栾奕都闻知了他们的大名。遂既给他们注入一笔资金供他们训练,将其发展成栾家商会幕养的职业球队。
蹴鞠深受大众喜欢,栾奕就有了开办地域性蹴鞠大赛参赛者的来源。为了吸引广大蹴鞠爱好者参赛,栾奕不惜开出巨额奖金,第一名商白银一百万两,第二名五十万,第三名三十万。
一百万两白银莫说是普通人家,就是对帝国的富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听说奖金这么高,洛阳、长安一代有蹴鞠队的加紧训练,并斥巨资招募更有实力的人才,强化队伍。没蹴鞠队的则加紧搜罗人员,组织队伍。
一时间,整个帝国深陷在对蹴鞠的浓厚热情之中。
至圣元二十五年四月三十一日报名截止日期,总共有九十六支球队报名参赛。
大赛组委会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九十六支球队分为甲乙丙丁……十六个小组,每组六支球队,自六月一日起在帝国竞技场每周两次进行单循环较量。
比赛中,获胜者得三分,战平者得两分,战败者积零分,单循环与五个对手较量过后,积分最高者进入下一轮惨烈淘汰赛。
也就是说十六个小组,十六个得分最高的球队就是十六强。十六强重新抽签选择对手,胜者进入八强,负者淘汰。直至决出一、二、三名为止。
《圣光报》上每期一次的宣传攻势霎时间将蹴鞠推为了继《霓裳羽衣》后最受人们追捧的话题,新奇的比赛规则和赛制霎时间吊足了百姓们的胃口。更有赌坊提为即将而来的赌球活动做起了提前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