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九十九章 南方各省形势,北洋枭雄,雨天下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且这个第四师是属于超编的部队,南下作战的过程中,段祺瑞给第四师又编练了一个所谓的补充旅,这个补充旅乃是属于混成旅的编制,所以第四师拥有两个步兵旅、一个混成旅、一个满编制的炮兵团、一个千骑规模的骑兵团,总兵力是超过两万人的加强师。

这从段祺瑞一直都亲自兼任第四师师长就可以看得出来,第四师在皖军中的份量了。

奉军如果要南下苏北,其首当其冲的敌人就是这个第四师,至于其他皖军部队虽然也有一定的战力,但是远远无法给奉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安于同说罢了苏北皖军的形势后,又是说了河南地区的形势:“河南方向,王汝贤的残部万人固守郑州,不过在郑州还有王士珍的两个混成旅,两者相加,目前郑州方向的敌军约在两万左右。而我们已经得到情报,王士珍已经从武汉前线抽调了大量部队北上,目前敌军增援的数目不祥,但是情报处预计不会少于一个师!”

河南战线上,实际上王汝贤已经是被打残,虽然历次战事没能包围住王汝贤的部队进而全歼,每次都能让王汝贤的第八师逃走,但是经过历次战事后王汝贤的小两万人打到现在,死伤了一部分,逃走了一部分,目前只剩下万人左右的残兵败将而已,先不说他们的硬件装备如何,单单是士气就已经是十分低下,依靠王汝贤手中的残兵是绝对无法阻挡兵强马壮的孟恩远第一军攻势的,但是王士珍部队的陆续增援却是让他们稳住了阵脚。所以后续河南战事奉军的主要敌人实际上已经不是王汝贤,而是王士珍了。

赵东云听罢后,又是突然问道:“南方联邦呢,现在情况怎么样?江西还有福建和武汉和陕甘的情况如何?”

虽然惊讶于赵东云会突然问题南方联邦的情况,但是奉军目前虽然还没有和南方联邦直接干上,但是两者天生就是敌人,所以情报处那边自然不会对南方联邦忽略的,所以相关的情报收集一直都是保持着,不过由于双方距离过远,情报处之前的工作重心也一直放在王英楷,段祺瑞等人身上,对南方联邦的情报比较有限。

安于同道:“据我们所知,南方联邦目前在福建方向有锡良统帅的两个镇,分别是第五镇、第六镇、第十镇,兵力大约在四万人上下。江西、湖南方向有端方统帅的第十一镇、第十二镇、第十六镇和第十七镇以及多支混成协,两省兵力约十万到十三万之间。湖北方向有张之洞亲率的第八镇、第二十一镇、第三十二镇等部队总兵力约十万左右,陕甘方向有赵尔巽的第十九镇。”

安于同对南方联邦的情报说的有些模糊,这不是他不想说清楚,而是情报实在有限,再加上南方联邦的部队番号比较乱,去年的时候南方联邦的镇级部队番号就已经是超过了三十个,至于各种名目的混成协就更多了,有时候几百人就敢拉出一个混成协的番号来,千人不到就号称一个镇,而有时候两万多人也是一个镇,比如赵尔巽的第十九镇,来源也是相当复杂,有全新编练的新军,也有前清新军改编而来的新军,也有着前清时代的巡防营、练军、绿营等部队,总之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而且南方联邦的部队经常被北洋部队打败击溃,被全歼或者被击溃后,很多部队的番号都消失了,然后没过几天又在其他地方弄出一个同样番号的部队来,这就导致了情报处对南方联邦的军力,尤其是具体部队的番号判断相当困难。

所以安于同也只能是给出一个大概数字,至于具体兵力,别说安于同了,估计连张之洞和端方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很多奉军将领对南方联邦的认知非常有限,知道的只是比较出名的几支南方联邦部队,比如赵尔巽的第十九镇、张之洞的第八镇、第二十一镇,至于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没什么认知了。

赵东云听罢后转头又问石阳林:“作战处认为南方联邦能不能挡住段祺瑞南下部队的进攻?”

石阳林道:“很难,虽然段祺瑞已经抽调了多支主力部队北上转而对付我们,但是皖军在福建和江西方向的部队还有不少,其中姜桂题的第六混成旅、段祺瑞的另外一支嫡系部队第二混成旅都还在江西方向作战,再加上其他的两江陆军辅助,彻底拿下江西然后杀进广东是迟早的事情。”

“武汉那边的情况好要一些,张之洞麾下的军队虽然战斗力也不强,但是也有十万之巨,但是之前就能够牢牢守住武昌,今后继续守住问题也是不大的!王士珍要想突破长江攻克武昌难度非常大!”

王士珍要是能够拿下武昌,他早就打下来了,何至于在武昌和张之洞隔着长江对持大半年呢!

赵东云听罢着没有再开口问话了,而是沉思了起来,其他人看见赵东云的这种状况就知道赵东云已经是在思索着未来的整体战略了。

而包括方壁永和石阳林等人在内,他们都在等着赵东云做出最后的战略决定,带领他们走向一个个胜利,继而统一中国。r1058(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美人销魂:贪欢爱奴太凶猛

三元

五行骷髅召唤

武舺

柳轻侯的故事

汉唐宋

死亡设计师

素食主义

暗黑武侠世界

黑暗武侠

魔装(书坊)

撞破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