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悍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章 出使环庆路,最牛监察御史,蒙面悍匪,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最牛监察御史最新章节!
整整准备了一个月,元丰六年九月,江洋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汴京城往西北行进,这次江洋带的阵容空前的强大,除了雷振宇在家看家外,其他所有的家将都出征了,扔下哪个都不乐意啊,没办法,干脆一起去了。
随行的军队是殿前司殿前诸班抽出的一军人马,殿前诸班是专门拱卫皇城的核心武装力量,也称宿卫军,是真正意义上的近卫军,士兵训练素质很高,大约7成以上为神射手。以一都宿卫军为例。100名禁军,16名长枪兵,8名刀手,其余的为gong箭手。
乍看上去有人会认为这样的配置不利于近战,擅长远战。但是实际不是这样的,因为北宋禁军训练素质很高,皆能开1石5斗gong,相当于今天128kg的力量,所以他们近战的实力也丝毫不弱。
因为此去是到了宋朝与西夏的边界,所以江洋临时补了很多课。
北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十月,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夏,史称“西夏”。此前,党项一直臣属于宋朝,李元昊建国后,遣使向宋朝上表呈告称帝之事,意在使宋朝承认其建国的合法性。这一举措当然遭到宋朝的拒绝。
西夏建国后与北宋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即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这三次大战均以北宋战败而结束。其战败的原因主要有:宋夏的对外政策不同,北宋实行“守内虚外”和重辽轻夏的政策,西夏奉行灵活的对外政策;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强弱不同,北宋军队缺少优质战马,士气也不高,而西夏军队马匹和士兵素质都强于北宋;双方的军事策略不同,宋夏的用人策略不同,北宋用人重文轻武,西夏则注意量才录用。
庆历四年(1044),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万2千两,绢2万3千匹,匹,茶1万斤。
宋夏自从庆历和议以后,双方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到了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
宋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丰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为了灭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徐禧不听部下高永亨突袭敌军的正确谋略,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由于怨恨徐禧,种谔未予援救。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等人死难,宋军二十多万士卒役夫阵亡
史称“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永乐城战后,双方元气大伤,北宋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战争进_入相持阶段。
此时离永乐城战刚刚过去了一年时间,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未抚平,江洋看着处处荒芜的农田和残破的草房,心中不免兴起一种悲愤,总想为之做点什么,却不知该从何入手。联想到宋神宗当时也是雄心勃勃,大刀阔斧搞改革、锐意进取伐西夏,可惜无一有成,最终心灰意冷,甘做守城之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