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刘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徐州之战(14),大汉龙骑,皇叔刘司马,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信使退了下去,赵云派人去接来了军师徐庶,这几日因为应酬从许都董承派来的使节,徐庶可以说是真的有些焦头烂额,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他这位智囊还真有些力不从心,今日又与他喝着酒时,突然听闻赵云有事相商,这简直就是在接她脱离苦海,打了一声招呼,匆匆忙忙便离开了驿馆。
一路以最快的速度逃也似的来到了郡守府,在中堂见到了赵云,还没开口,赵云已经把一切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令徐庶有些没有预料到的是刘澜会有这两道思虑深远的命令传来,可以说从一开始他们在协商的时候就觉得可以在两军之中做些文章,而现在的局势,这办法更是完全可行,可以说刘澜已经完全看透了曹操的心思,现在的曹操确实有些托大了,如果这一仗是刘澜主攻的话,他们两家联军也许还能有机会,但偏生他们要选择主动进攻,那么在合兵之后实力也不过持平的前提下,刘澜有许多办法来对付他们,就算曹操能执掌两军大权。
坐了下来的徐庶说道:“主公的决定我完全支持,不过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子龙打算怎么做?”
“主公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虽然我肩负着守土之责,而且不管是琅琊还是下邳只要出现任何不利军情,我居中都可以策应,如果擅离,反倒不美,而下邳的关羽和广陵张飞却没有这些困扰,我想寻找曹军的事情,我可以派斥候入兖州,但对付寿春军,我觉得还是交给云长和翼德最好。”
听了赵云的打算,徐庶沉吟半晌,赵云不打算出兵,是持重之语,尤其徐州城干系重大,所有的粮草辎重这里可存有了三分之二,这里不能发生任何问题,然后是对付曹军,如果找到曹军的话,那么一切问题都好解决,如果找不到的话,徐州城暂时观望,由正在休整的云长和翼德将军出兵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不管是云长还是翼德都是刚经历过九江之战的,而他们的对手寿春军同样如此,所以如果让他们去与曹军决战,在士气战斗意志等方面显然是逊色不少的,但是对付寿春军,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道:“我赞成,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你在传达给云长和翼德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假托主公的名义。”
“这个……”
赵云有些犹豫,但显然,徐庶更清楚关张二人,不说这一仗由谁来掌握指挥权,就说假托主公名义的好处就是可要尽可能的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方说指挥权,按照常理,关羽必然是本战的主将,不仅因为他的资历老,更因为他手中掌握了重兵,徐州三分之二的兵力,而且还是中领军,对他下命令,本来就是僭越,到时候出现问题了,那可就是他的问题,如果徐州战场之上,刘澜不在,他赵云确实当得起这个主帅,但关羽在,所有人都要听他的。
当然现在的关羽说白了只是在休整,参不参加徐州之战,那都是主公来决定,所以在这件事情之上,在刘澜没有明确命令的前提下,他善意的去提醒是不行的,只能假托主公的命令来让关羽知晓,这件事是主公的命令,而出于机密,所以需要他代为转达。
至于张飞那里,就更不要说了,想让张飞不折不扣做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主公扯上关系,主公会高兴啊,主公心中是这么想的啊,这是主公的命令啊,那他会比任何人都上心,甚至会做到最好乃至极致。
可以说徐庶从之前不受人待见到现在能在刘澜帐下坐稳军师的位置,就是摸到了这几位将领的喜好,他知道该如何让他们百倍用命,这可不是手段,这是对人心的把握,起初,徐庶并不会太明白,年纪轻,做什么事情都谈仁义,只以为圣人教义能够让他取得成功,但后来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了,对就是对圣人教义开始怀疑了,很多事情不是圣人说的不对,而是这番话要对什么人说,你去对饱读诗书的士子说,那肯定对,因为大家都是这般要求自己的,可你去对这些战场之上杀人不眨眼的士兵去说什么仁义道德,谁会听你的?
最初徐庶还很傻很天真的时候以为仁义能解决一切问题,他也相信仁义可以化解很多麻烦,但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他太过盲信了,因为他所要面对的人,他们不信奉这些,也不依赖这些,你对他们说这些,人家只会把你当做傻子。
想让他们认可你,首先你要从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不然就算你能明辨是非,可是你说出来,那就是矫情,所以当他慢慢与他们接触,从士兵到军官,从部曲督到关张赵,他渐渐发现,部队里没什么仁义道德可言,他们真正可以依赖的,唯有手中的环手刀。
当然现在的关羽说白了只是在休整,参不参加徐州之战,那都是主公来决定,所以在这件事情之上,在刘澜没有明确命令的前提下,他善意的去提醒是不行的,只能假托主公的命令来让关羽知晓,这件事是主公的命令,而出于机密,所以需要他代为转达。
至于张飞那里,就更不要说了,想让张飞不折不扣做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主公扯上关系,主公会高兴啊,主公心中是这么想的啊,这是主公的命令啊,那他会比任何人都上心,甚至会做到最好乃至极致。
可以说徐庶从之前不受人待见到现在能在刘澜帐下坐稳军师的位置,就是摸到了这几位将领的喜好,他知道该如何让他们百倍用命,这可不是手段,这是对人心的把握,起初,徐庶并不会太明白,年纪轻,做什么事情都谈仁义,只以为圣人教义能够让他取得成功,但后来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了,对就是对圣人教义开始怀疑了,很多事情不是圣人说的不对,而是这番话要对什么人说,你去对饱读诗书的士子说,那肯定对,因为大家都是这般要求自己的,可你去对这些战场之上杀人不眨眼的士兵去说什么仁义道德,谁会听你的?
最初徐庶还很傻很天真的时候以为仁义能解决一切问题,他也相信仁义可以化解很多麻烦,但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他太过盲信了,因为他所要面对的人,他们不信奉这些,也不依赖这些,你对他们说这些,人家只会把你当做傻子。
想让他们认可你,首先你要从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不然就算你能明辨是非,可是你说出来,那就是矫情,所以当他慢慢与他们接触,从士兵到军官,从部曲督到关张赵,他渐渐发现,部队里没什么仁义道德可言,他们真正可以依赖的,唯有手中的环手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