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章 以变应变,帝国雄心,天空之承,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帝国雄心 !
沉沉夜幕下,位于奥尔什丁城区的德军防御工事里,鏖战了一天的将士们为倦意所困,顾不上多啃几口面包,一个个东倒西歪,就连凹凸不平的瓦砾堆也能够当床用。然而战斗的间隙甚至还没有持续到一整个小时,苏军的凶猛炮火就再度袭来,大小口径的炮弹认认真真地将已经沦为废墟的城区重新梳理一遍,等到视线中已经看不到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红军的坦克和步兵便又如涨潮一般涌现——其势之猛,犹如不断冲刷着海滩的浪涛,永远不知疲倦!
身心俱惫且缺乏弹药的德军官兵们,不得不强打着精神进入防御阵地,这艰苦卓绝的战斗是前所未有的,而作为职业军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拼尽了全力,但这里毕竟不是莫斯科或者伦敦、柏林,两天两夜的坚守,在苏德双方指挥官看来已经算是不小的奇迹了。
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激烈的枪炮声终于在黑夜中爆发出来,德军步兵和伞兵的反坦克武器虽然能够抵御苏军BT快速坦克和T系列轻型坦克的冲击,但随着KV系列重型坦克的出场,德军必须付出加倍的伤亡方有可能守住阵地,即便如此,仍在德军控制下的城区面积不断缩水。近2万名官兵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若是守不下去了,突围是几乎没有任何希望的,若是放下武器,那又将是德军自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投降!
在华沙,在东普鲁士东南部的要塞区,疲倦的德军官兵们也不同程度低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孤立在前线的部队渴望己方主力的反击,但是反击的号角在哪里?
“一连的撤下来休息,二连的上!”
在位于德国和波兰旧边境线的小镇伦克斯特,隶属于德国国防军第32步兵师的年轻小伙子们正汗流浃背地挖设防御工事,由于持续的劳作极度缺乏体力,而这样的工作又还无法以自动化的机械取代,军官们只好让他们手中的连队轮番休整,以确保整个工程按照上级要求的进入推进。随着一条条堑壕、一座座掩体以及铁丝网区域的逐步成型,建立在一座山丘上的村镇只有几十栋建筑物实际上已经被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妥善地保护在了德国边境线一侧,炮兵阵地巧妙地利用了这里的地形,使得从东面进攻的敌人无法直接轰击,而跨越两个国家的公路仍然保持着畅通,且每个小时都会有大量的卡车运送部队和物资进入波兰地区,但那些提前放置在路旁的钢架路障随时可以将它隔断。
“这将是用来阻止苏军进入德国的最后防线!”
士兵们从自己的军官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信息,此时最前沿的阵地还在百多公里之外,看起来很远,但真正能够称作为“防线”的只剩下两条,其一是德军已经坚守了近30个小时的比得哥煦-托伦-卡利什一线,但在苏军一个白天的轮番冲击下,这条防线非但没有因为德军防御部队的增加而愈发坚固,在一些缺乏地形条件的地段,防御工事损毁殆尽,若不是德军及时调动了装甲部队进行增援,苏军甚至已经在维瓦斯河下游取得了突破——精通闪击作战的德军将领们不会不清楚,一旦苏军装甲部队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并且利用速度优势快速迂回,那么德军机动能力较慢的步兵就有可能变成对方的饺子馅!
这第二道防线便是德军在波兰地区的预备防线,它的宽度和一线防线基本一致,但防御纵深却大都只有3到4公里,基本的堑壕和铁丝网显然不足以抵御苏军坦克部队的集中冲击,这里看起来更像是损失惨重的德军部队从一线阵地撤下来休整、轮替部队集结待命的中转站!
“我们要将这里变成牢不可破的壁垒,让俄国人头破血流的铜墙铁壁!”军官们不断大声鼓舞着手下的士兵,从后方运来的第一批大炮已经运抵了预定位置,一些额外配备给基层步兵师的III号突击炮也将在今晚抵达——从最高统帅部的部署来看,高层似乎正在重新调整作战策略,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全功率开动起来的苏军作战部队。顶在一线的苏军部队若是进攻不利,马上会被后面的部队替换下去进行休整,如此往复,仅德军观察到的师级部队番号就已经超过了200个,而已经与苏军接触的德国师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小半!
未过多久,安置在村镇制高点的防空警报器突然响起,部署在德国边境线附近的探照灯阵地重新点亮了夜空,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人们心中仅有的侥幸。湛蓝色的夜幕中,数之不尽的黑点正浩浩荡荡地自东向西飞行!
尽管临时编入了一批作战飞机,如今德国空军的夜间战斗机部队仍只有三个联队规模,刨去之前两夜的损失,所剩飞机已不足370架。它们所要面对的是总数超过4000架的苏军双发轰炸机以及1600架适合中远程空中护航的苏军战斗机,这看似令人绝望的悬殊对比,却因为德军在夜间空战技术上的优势而留有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