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不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暗战(上),惊雷入汉,乾坤不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20-0-2
濮阳的守军得到了来自邺都的传讯后,都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身为一国之君的晋帝司马攸,竟然下令濮阳晋军全数撤回河北,将这座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城池与土地拱手让给前来接管的汉军!!
上至将领,下到兵卒,人人不知所措,义愤填膺!抛头颅,洒热血所谓何事?还不是为了保护大晋国土百姓,保护大晋国不被人所欺负……
能够被留在濮阳固守,对于可能遭遇的困难与境遇,留守的晋国兵将心中早有觉悟。即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绝不让汉军染指濮阳郡内任何一座城池!当着那曾经的同袍,熟悉的甲士们纷纷北还,这些人心里何尝没有回家的念头升起?
只是既然选择了留下来坚守晋国在中原仅有的了领土,恐怕就再也没有办法与家人见面了。
偏偏是天意弄人,明明已经决定以身殉国,上面确实传下来这般的旨意,一时间濮阳兵将怒发冲冠,有人拔剑砍石以示不屈,有人放声大哭难以自己,国家竟然如此软弱,让这些肯舍命卫国的男儿伤透了心,根本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好在河北派遣来的使者早有准备,同时将塞外之患做了宣布,是鼓励三军保持士气,也是替割地让给汉人这一举动做些开脱。若非塞外将有大战,国家难以承受两线作战,何须把这到手的城池还给汉人?
是无奈也好,是不忿也罢,终究皇命难以违抗,有圣旨在此,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而且当情绪发泄的七七八八,人也逐渐冷静理性起来,对于这般形势来讲,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可行了。
撤军并不是件容易事儿,要撤的不只是兵将还有百姓。
晋国大臣向雄在许昌还在和汉军打太极,敲定了双方议和的内容,但仍然就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争论不休。汉帝刘禅早已授权给姜维处理中原之事,并且对于两国互不侵犯的结果很是满意,这也是汉人的最终目的。
因此双方达成一致之后,便不算是敌国,哪怕怀有敌意。只不过也要晋人完完全全的让出濮阳郡,北海郡才行。兵不血刃的拿到了两处战略要地,并因此完全占据中原大地,这是汉军胜利。
少了腥风血雨,少了厮杀汉人兵将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只是有些人遗憾未能趁机更进一步罢了。
无论军队走到哪里,只要有军粮补给便是随遇而安,可百姓完全不同。有家室,有族人,有产业,有祀祠,有的可以动,有的却是不能动,根儿就在濮阳,一旦迁徙到了河北,等若失去了一切。
要知道这是战争时期,全郡的百姓携老扶幼的跟着军队一起离开,能带走的只是钱财粮食,土地产业却是带不走的。
说是带不走,实际上就是抛弃,你在濮阳有良田百顷,到了河北却是仅有立足之地罢了。这是战略性的转移,更是硬性的要求,想留下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留下性命。到了河北可没人给你划出百亩田地作为补偿,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对于有些人来说重新开始几乎等于死,对于有些人来说重新开始等于元气大伤。
事情来的仓促,时间更是紧迫,纵然手中的货物产业如何值钱,可全郡的百姓都要跟随大军北上,谁会把未来安身立命的银钱来交易这被抛弃的田产?穷苦的百姓拾掇拾掇也就上路了,稍微有些钱财的家族起来损失更是惨重。
家中仓廪颇丰的这个时候不得不拿出来统统的北上,这样到了河北还能够保持一定的家业。只是钱财过于多了,也遭人的嫉妒,被人盯上,有钱有粮食可以雇佣人手保护自己和财产。
可是当被官家盯上之后,又当如何?郡内几十万的百姓迁徙,杀个个把人算什么?每天被杀死的,争斗而死的,死在路上走不动的大有人在,一个处理不当便是惨死途中。
想要保命安身只能巴结官吏,晋国眼下正在动员全国捐献钱粮,无形之中这也是官吏晋升的资本。连恐吓再忽悠的迫使有钱有粮的人家捐献出大半,却是连半分银子都不用支付的。
钱粮拿到手,自己吞下一份,再捐给上面,如此一来实惠与功绩并存,岂不美哉?
可怜那一下子散尽大半家产的人家,到头来不过是得了虚名,却是连好处和实惠都没有,还要防着被官吏剥削剩下的家财,毕竟好欺负的主儿谁不欺负?这位官爷搜刮一次,过不了几天又来一位官爷,换做多厚的家底儿也是吃不消。
有人舍不得家业,更多的人舍不得祖宗祠堂,舍不得祖宗的坟墓。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业没了,可日后连个祭拜的地方也是没了,对于儒家文化来讲这是十分严重的。
胳膊拧不过大腿,更何况几十万百姓不过是乌合之众,任人欺凌罢了比起胳膊恐怕都不如。
有人想逃,算是成功了,可大多数的人却是被捕杀!官兵也好,官吏也罢,对于濮阳这块土地有兴趣,对于百姓却未必有兴趣。既然你跑,那我便杀,你死了,你的东西也就归我了。
比起杀人越货,这勾当来得快速麻利,有钱的人家受尽逼迫也是忍气吞声。即便有了靠山,可这么多的百姓,那靠山哪儿顾得过来?常打交道的还是最下层的兵吏,曾经对汉人言听计从的濮阳人,此时此刻倍感煎熬!
晋人是割让了两郡土地,却是不想将百姓留下来给汉人。这般想法很直接,做起来也是毫不犹豫的,两国盟约已然达成,汉人并没有做相关的准备,晋国这般做虽然有些不厚道,充其量也不过是擦边球罢了。
怨声载道改变不了悲惨的事实,晋军用近乎冷酷的方式维护心中仅有的尊严。只是想不到汉人对此早有准备,大量的汉骑竟然早早的进入了濮阳境内,利用晋军全线撤走的空隙抄路拦下了毫无斗志的晋军。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而今两国刚刚签订盟约,晋人见了汉人怒火丛生,却是不敢有所动作打破两国好不容易勉强建立起的盟约。眼睛里面在喷火,可到了汉军那趾高气昂的样子,晋人心中又是有不小的失落与自卑。
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国家,这样的压迫感任谁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并不好受,更何况汉家铁骑不在少数!!
黄河岸边等待运输物资百姓的晋国战船无数,然而当视线范围内出现汉家水师后,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和谐了。汉人的态度很是明显,割地的是晋国,求和的是晋国,你若是敢带百姓走,汉人撕毁盟约也不见得就有什么损失。
以仁义之天下,如此做虽然违反道义,然晋国也并非是毫无瑕疵,更何况兵不厌诈,只要有利可图没有人蠢得站出来反对这样做如何不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北海的情况与濮阳大同小异,姜维乐于在许昌与向雄谈天说地,可动作是毫不含糊的。各路汉军水陆并进的赶赴濮阳与北海,而忙于撤走的晋人早已撤掉了边境上的人马,两处战略要地便让汉军这般大摇大摆的杀了进来,更荒谬的是晋人直到汉军出现在眼前,方才察觉事情不似自己想的那般容易。
这点小伎俩,如何瞒天过海?
百姓拖家带口的到了这里,见到汉军来了脸上都有了喜悦的神情。虽然不清楚接下来会如何,但汉军不会同意晋人如此蛮干是显而易见的。不想离开故土,不想被人挟持,但百姓也不想在此遭到刀兵之乱。
怀里揣着各样的心情,只能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待观察事态的发展……
一番交涉之后晋人垂头丧气的离开了中原,返回河北之地。是迫于无奈,更是迫于强大的压力,汉人掌握了绝对的优势与武力,晋军纵然有一拼的想法,可也不敢动作。
一旦有所动作,晋国便是覆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